“中興侯領軍破襲建虜偽都,殺和碩貝勒愛新覺羅代善,貝勒愛新覺羅豪格,貝勒愛新覺羅碩託,擒獲建虜偽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哲哲,偽妃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功勳卓著,特賜大明紫金勳章一枚。”

一位內侍端著一個雕花木盤跪在崇禎皇帝身邊,雙手託著以便崇禎皇帝能方便拿取上面的勳章。

全校場的焦點都集中在了崇禎皇帝身上,只見他伸手拿起一枚亮閃閃地紫金勳章,走近鍾進衛,在對視了一眼後,便把紫金勳章別到了鍾進衛的左胸。

鍾進衛胸脯挺得直直的,又伸手敬了個新式軍禮。然後轉身向臺前,讓所有人都能看到他胸前的勳章。

這一些儀式的過程,其實都是鍾進衛學著後世的方式一手導演的。但不管怎麼樣,勳章一戴到胸前,受到萬眾矚目,他心中還是湧起了一股自豪感。這是他努力得來的,是他應該得的。

接下來是兵部尚書楊鶴出場,給金質勳章獲得者頒發勳章。

在場獲得金質勳章者共計有死營遊擊曹變蛟,新軍夜不收把總胡浩,新軍炮隊把總兼教官貢得薩,錦衣衛校尉陳玉康。

這陳玉康就是五名錦衣衛政委之一,表現最為出色,所負責的新軍立功最多,因此頒給了金質勳章。

由兵部尚書給他們這些當兵的授勳,其激動程度比起鍾進衛由崇禎皇帝的授勳,只高不低。因為鍾進衛和崇禎皇帝已經非常熟悉了,沒有了那種等級差距的敬畏感。

而這四名金質勳章獲得者,只是一個兵頭,最高職位也不過是一名遊擊,和兵部尚書的等級相差太多。這就等於是後世的一個營團長之類的軍官,由國防部長來親自授勳一樣。

其餘參與此次戰事的新軍和死營將士,都獲得了銀質勳章。因為人數太多,他們就沒有上臺授勳。

拿到銀質勳章的將士羨慕那幾個拿到金質勳章的人,能在全京營面前由兵部尚書來給他們授勳;而京營中沒有參與這次戰事的人,則還眼紅那些參與了戰事,就有銀質勳章可以拿的人。

當事後有人為此憤憤不平時,拿銀質勳章的將士只是淡淡地說了句:“死在我槍下的建虜沒有十個,也有八個了,太少了!”

這話一出口,用冷兵器作戰的人就只好退避三舍。拿刀去砍,能殺兩個,就是非常厲害了,更不用說十個、八個了。

登萊明軍那邊,也在幾天之後收到了這次戰事的賞賜。於是,升官的升官,拿九思寶鈔的拿九思寶鈔。

除此之外,所有參與遼東戰事的將士都得銀質勳章一枚,參與狙擊莽古爾泰的將士得銅質勳章一枚。這裡面也包括了一部分跟明軍配合得很好的朝鮮士卒,他們也有份。

而盧象升,不但官復原職,還得了一枚紫金勳章。原本朝廷是打算給他金質勳章,但在鍾進衛的爭取下,最終還是多打造了一枚紫金勳章出來。

鍾進衛並不認為自己是徇私,因為這次的戰事,如果不是有盧象升在建虜那邊的名聲,有盧象升在明處吸引建虜,他就不可能伏擊得了建虜,也就不可能有這次行動的完美收官。

在授勳儀式結束之後,鍾進衛便宣佈接下來幾天,進行閱兵排練。並且在這次閱兵排練中,表現優異的將士將會首先入選新軍。

這麼一來,京營將士的動力就來了。所有將士都卯足了勁,日夜加班排練,也不要求有什麼加班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