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太極意料中的是,朝鮮會在莽古爾泰的徵糧高壓下,搞得民不聊生,天怒人怨。

這點本身就是皇太極有意推動的結果,一來遼東能得到糧食補給,二來給莽古爾泰的威望、人氣挖挖坑。

但在皇太極意料之外的是,登萊明軍忽然一下變強,橫插了一腳,把運往遼東的糧食給劫了。

這等於是惡人被大金做了,好處卻沒撈到。

等到皇太極安排在莽古爾泰那邊的眼線快馬回報有關朝鮮國內的情況時,更是讓皇太極有種吐血的感覺。

這登萊明軍竟然劫了糧後還沒完,去朝鮮當了正義的使者。劇情不是這樣安排的,這個正義的使者應該是自己去當才對。

現在自己就算去朝鮮國內阻止莽古爾泰繼續徵集糧草,給朝鮮人一個活路都沒什麼效果了。因為桃子已經被登萊明軍給摘了,朝鮮人還是會認為大金給他們造成了那麼多苦楚,而明軍則是他們的救苦救難觀世音。

皇太極在氣惱莽古爾泰竟然不及時把情況彙報上來的同時,更是下定了決心要先把登萊明軍除掉。

只有打掉了登萊明軍,少了這個心腹之患,自己順便再去朝鮮施以恩義,才會收到感恩。

另外大金的糧食已經日益緊張,對於那些漢奴已經開始限制口糧了。原本不需要這樣的,從朝鮮過來的糧食剛好能接替上。

皇太極想到這裡,就罵一聲該死的登萊明軍,該死的那個盧象升。

於是,皇太極加緊了引蛇出洞,一網打盡的策略佈置,甚至親自出動查探地形,一定要找個好地形一擊成功。

而登萊巡撫盧象升一點都不知道建虜針對他的陰謀已在佈置之中,仍駐紮在皮島,臨近指揮對朝鮮境內建虜的騷擾戰役。

看著回港的船隻不停地帶來好訊息,他不禁大為歡喜。

在過了些天,有了一些階段性戰果後,他一面準備向朝廷報捷,一邊開始提拔有功之將。

這些立功將領中,又以張獻忠最為突出。常身為士卒,奮不顧身地殺敵,這點最讓盧象升欣賞。

如果手底下的將士在面對建虜的時候,都如同張獻忠這般勇敢,那麼建虜又有何懼之,滅虜指日可待。

因此,盧象升提拔張獻忠為標營千總,然後還問他道:“本官要向朝廷報捷,你的名字就在捷報之中。另則你還有什麼要求,儘管向本官提出來。”

張獻忠身著全身盔甲,單膝跪地。聽聞中丞問他是否還有要求時,心中猶豫了一下,然後抱拳向盧象升道:“稟中丞,是否可以順帶一封書信到京師?”

盧象升的眉頭一揚,開玩笑地說道:“怎麼,在京師有相好的?”

張獻忠的臉紅了下,馬上解釋道:“回中丞,末將沒有相好。末將的四個義子在京師,甚是掛念,想著把近況告知他們,也讓他們能放心。”

盧象升一聽,把他那龐大的身軀稍微往前一探,看著張獻忠道:“哦,那不如派人把他們接到登州,也可以就近照顧下如何?”

閻應元就在一邊,聽著就笑了,他替張獻忠解釋道:“他的四個義子如今已被我那妹夫收為侄兒了,來登州幹嘛!”

盧象升之前倒是沒聽說過,現在聽閻應元一說,頗有點驚訝,不知道中興侯為什麼收了張獻忠的義子當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