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白杆軍歸(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聞又是急報至,殿內眾人頓時就有種禍不單行的感覺。
果然,崇禎皇帝看完急報之後,一邊讓內侍把急報給殿內群臣過目,一邊說道:“兵部尚書,總督雲、貴、川、湖、廣西軍務兼貴州巡撫朱燮元急報,言安氏餘孽又在串聯鼓動四川諸部土司隨他叛亂。需有良將震懾四川,免於叛亂之發生,特請旨調秦良玉部還駐石柱。”
鍾進衛聽到說是西南土司的事,就不瞭解了。畢竟在明末歷史上,這個好像從來不是熱門話題,因為那些土司叛亂最終都被明軍剿滅了。
他不知道的是,因為他的蝴蝶效應,大明在北部邊疆所取得的戰績比歷史上要好,但西南土司叛亂卻比歷史上要嚴重。貴州水西土司安邦彥之弟安位並沒有和歷史上一樣在一六三零年春乞降,反而派人入川鼓動其他土司響應。
因為訊息的滯後,朱燮元只知道朝廷已在京畿之戰中取得大捷,又聽聞白杆軍有調往張家口。因此才上奏朝廷,請求調回白杆軍以震懾群小,以避免戰事再起,生靈塗炭。
溫體仁看完後把急報又給其他同僚看,自己則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臣以為蜀地雖繁華,但已經歷過一次奢安之亂,正是百廢待興之時。如若叛亂又起,則西南必然糜爛,再要恢復怕就不是幾年能恢復的事情了。”
兵部尚書梁廷棟此時已看完急報,聽到首輔的意見,心中並不同意,他也出列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臣以為,遼東事急且近,當以遼東戰事為先。”
一個是出於民生恢復考慮,一個是出於軍情的緊急度考慮,各有各得道理。崇禎皇帝一時也難以決斷,他看著其他臣子,等待其他人的建議。
但他沒想到得是,支援首輔和支援兵部尚書的人差不多各佔一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人多嘴雜想法多,一時之間就讓崇禎皇帝更是難以決斷了。
秦良玉只是個總兵而已,在這文華殿內沒有主動說話的份,只有被問到了才有回答的機會。因此,她低眉順目地站那,一聲不響。
另外一個沒有說話的就是中興侯鍾進衛,他皺著眉頭也在想著這個事情。
崇禎皇帝看著底下的臣子互相爭論,忽然眼睛瞄到鍾進衛的眉頭一舒,馬上在心中冒出一個念頭,鍾進衛有想法了。
於是,他問道:“鍾師傅對於此事,有何看法?”
殿內的其他大臣一聽崇禎皇帝的問話,才發現中興侯剛才一直沒有發表看法,就都關注起來,看他是什麼意見。
而鍾進衛剛剛想到一些想法,就聽到崇禎皇帝問話了,他就回奏道:“陛下,臣敢請問,錦州堅固否,糧食兵員軍械火藥充足否?”
錦州這些年來一直是對虜的最前線,其城池堅固,兵員糧餉都很充足,甚至在城裡還有一個兵工廠,專鑄造火炮用於防城。
如果歷史上的大淩河之戰,改為圍困錦州之戰,怕皇太極也未必能取得勝利。
經過無數次證明,建虜在短時間內,只要不是出現特殊情況,根本就打不下錦州。
鍾進衛的這一問,讓殿內眾人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們發覺自己急躁了,對於錦州的防守,都是有信心的。
崇禎皇帝面色稍緩,對鍾進衛點點頭,算是回答了他這些問題。
於是,鍾進衛又轉身對站那邊上的秦良玉道:“秦總兵,不是我對白杆軍的戰力有懷疑。我只是想問下,如果建虜主力盡出,圍攻錦州的話,白杆軍去了,就一定能解圍麼?”
白杆軍在京師的大概只有五千人左右,這建虜的主力盡出,任誰都沒有膽子敢說能把建虜打回去。
秦良玉是個不甘示落的個性,她先是搖搖頭,再又回答道:“雖是如此,但事在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