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肉鬆(第2/2頁)
章節報錯
崇禎皇帝聽了心想這才是鍾師傅嘛,他怎麼可能在此時為他自己的口腹之慾浪費商討國家大計的時間。
溫體仁一聽,也覺得這才是他所認識的中興侯,不過他有點好奇,先問鍾進衛道:“中興侯,你這是要做什麼食物,能長期儲存?”
鍾進衛轉向溫體仁,點點頭道:“肉鬆,這種東西能長期儲存,放個兩三個月沒有問題,不會變質。”
崇禎皇帝在上面聽到這話,覺得有點不靠譜,插話道:“鍾師傅,大明的豬肉並不是很多,你要做肉鬆的話,恐怕做不了多少吧。”
顧名思義,崇禎皇帝就理解豬肉才能做出肉鬆了。
現在大明養出的肉供應日常所需,都是有錢一點的人家才能吃一頓。要是再拿來做肉鬆,不但價格貴,而且量也不多,恐怕對於大明,並沒有實際幫助。
“陛下,臣昨晚也想了一下昨日之事,這糧食怕是不好解決。剛才臣還以為中興侯有解決方法,沒想竟然是肉鬆,這無濟於事啊!”溫體仁一聽就說道,他和崇禎皇帝的想法差不多。
“等等,等等,臣的事還沒說完。陛下和溫大人都想錯了,這肉鬆不是豬肉做的。”鍾進衛一聽,連忙解釋道。
“哦,鍾師傅,難道是羊肉做的?”崇禎皇帝馬上問道。
王承恩就拿著筆,看著面前的宣紙,一動不動,聽到吃的就想起自己昨晚被中興侯餓得要死的事情,心中真想在面前的宣紙上畫個小圈圈詛咒中興侯吃飯再說話就被噎到。
“陛下,就目前大明的情況來說,做肉鬆的原料最好是魚肉,而且是大海里的魚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讓漁夫想多辦法,多抓魚,就能增加一個大的食物來源。”
鍾進衛的回答讓崇禎皇帝和溫體仁都恍然大悟,自己把魚肉給忘記了。不過誰讓鍾進衛說是肉鬆,如果說是魚鬆,自己就不會想錯了。
溫體仁點點頭道:“不錯,如若能長期儲存魚肉,則確實是個好東西。”
“鍾師傅,你知道做法?”崇禎皇帝有點吃驚,沒想鍾進衛連廚房之事都懂,心想還有什麼是鍾師傅所不知道的呢?
鍾進衛見崇禎皇帝那微微吃驚的表情,心中有那麼一點點滿足感。心想你皇上叫我師傅,那我這師傅也得有點料才行。
“大致知道怎麼做,就是從來沒做過。這口味就難保證了,因此才向陛下要一個御廚來研究研究。”
鍾進衛這才道出了要御廚的真正用意,讓一邊的溫體仁為自己一開始懷疑中興侯的動機,而稍微感到有點不好意思。
崇禎皇帝很有興趣,如果能把大洋中的魚都抓來,做成一個能長期儲存的食物。而且聽鍾師傅所說,口味也會好,那對大明目前因為天災所引起的糧食減產,將是一個很好的補充。
他正想問之時,溫體仁已經先問鍾進衛了:“鍾師傅,這肉鬆是如何個做法?”
魚類在古代是很難儲存與運輸,原因就是其在陸上無法存活,腐敗的速度極快。海魚更是如此。
在港口或者河邊城市也就罷了,一般只要超過一天路程的地方就吃不到魚。因此古代才會有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說法,這是把魚的獲取難度和熊掌等同起來了。
燻魚或者魚乾倒也是有,但太難吃了,也從沒有人想到大規模的生產這些東西來賑災或作為軍糧。
魚鬆肉鬆這樣的東西原本是在咸豐同治年間才被髮明,也就是說,此時本來是沒有的。
也因此,溫體仁雖不過問廚房之事,卻也很好奇其做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