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軍,小人看見建虜攻城損失不少,對昌黎毫無辦法。”胡浩說道。

“哦,你起來吧,詳細說說。”鍾進衛不想讓自己的救命恩人跪著,就讓他起來說話,心裡打算自己練兵的時候,把他弄到自己手下去。

“是,監軍。”胡浩起來後把那日見到的情況一一說給他們聽。

鍾進衛一邊聽著一邊在腦海中想象著,為他們能抵抗住兇殘勇猛的建虜大軍而為之欽佩。

胡浩說完之後,孫承宗嘆了口氣。鍾進衛一見,大為奇怪道:“孫大人,如此高興之事,為何嘆氣?”

祖大壽想著討好皇上面前的大紅人,就幫孫承宗解釋道:“監軍不知,建虜幾次碰壁,昌黎又非堅城,怕是會全力攻打以報復之。”

“本兵,監軍,小人在回途之時,見到有三四萬蒙古韃子軍隊往昌黎而去,只是夜間所見,數目不能確認。”胡浩的話證實了祖大壽所言非虛。

鍾進衛一聽,想著昌黎不就危險了,就趕緊說道:“那還等什麼,趕緊發兵去救啊。”

中軍帳內的幾個人都沒有動,也沒有說話,鍾進衛看得不解,再次催道:“孫大人,快發兵啊,要晚了,昌黎怕是守不住。”

孫承宗看著一臉焦急的鐘進衛,嘆道:“建虜勢大,發兵去救昌黎,少了不行,多了就是決戰之勢。當下還未有決勝的把握。”

“那就不救了?”鍾進衛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在自己國家的首都附近,幾十萬大軍就那麼待著,眼睜睜地看著建虜屠城而不管?

“監軍,眼下保住京師是第一要義,昌黎只是小城,沒必要冒風險。”祖大壽好心地解釋下當下的時局。

“什麼,不去救,建虜是會屠城的啊!”鍾進衛點醒不救的後果。

祖大壽沒有再接話,心裡暗想道,誰不知道建虜是什麼德性,讓他們屢次碰壁,惱羞成怒下,不屠城才怪了。可建虜也不是第一次幹了,要屠就屠了唄。

鍾進衛看看祖大壽,又轉過去看孫承宗。

孫承宗被他看得不敢直視,無論如何,平時都說當官為民,現在卻因為大局放而不管,總歸是理虧。

鍾進衛見他們的神情,他一下明白了。這古人的思想和自己有很大的區別,沒有後世對生命的那種至高尊重。

在他們眼裡,昌黎沒有重要的人物,比如皇帝,也不是重要的必救之地,比如山海關一樣連線關內和關外的要道,所以他們不會不顧一切地去救援。

鍾進衛彷彿看到昌黎城,在多日的堅持之後,苦盼援軍無望,被建虜攻破,絕望地倒在血泊中,重現當年的南京大屠殺一幕。

自己不管麼,就看著昌黎全城的男女老少都死在建虜的屠刀之下?不能救民於水火,那自己穿越回來的意義又何在?難道找藉口說要救更多的人,要救整個大明,不能著眼於小處?

不,決不能,那只是自己平日最為討厭的政治家的一種藉口而已。什麼犧牲一部分人,是為了更多人,都是自私的一種藉口。說這話的人,有本事是在被犧牲的一部分人裡面,否則沒資格說這話。

那怎麼樣才能說動他們去救昌黎呢,鍾進衛的腦子急速開動,想有什麼辦法能說得動他們。他本質上還是後世的所謂憤青,有自己的堅持,見不得不平之事。

胡浩看鐘進衛的一連串表現,心中頓時對鍾進衛有了改觀,中興伯果然和一般的達官貴人不一樣,一顆仁心,能為民所想,為民所憂。

祖大壽身後一將是何可綱,那日他見建虜屠村的慘狀後,就想找建虜廝殺,被祖大壽罵了幼稚。

現在看監軍為昌黎百姓這麼著急,心中暗自敬佩,想著自己是不是該說點什麼,挺一挺監軍。

忽然,鍾進衛哈哈大笑起來。

中軍帳中的人一看鐘進衛這表現,心想,難不成中興伯瘋了,這笑得是那一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