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昌黎城裡,各處街道,不時巡邏過一隊隊的壯婦老人。昌黎城小,所以巡邏的人員不需太多,就能照顧周全。

也是多虧了這裡的民眾多有習武,因此這些壯婦老人來巡邏,大家都很放心。

其餘的民壯則在屋內休息,養精蓄銳。

城牆上,每隔幾步,就有一個火把,幾隻火把之間,還有一根長竿子,頭上綁著火把,伸出城牆好長一段距離,照亮了城池外好遠的地方。

今夜是守備石國柱值夜,他帶著一群兵丁沿著城牆進行巡視。

強敵在外,隨時可能攻城。事關自己和一家老小的安危,守在城牆上的兵丁民壯都很盡職,讓石國柱暗暗點頭。

巡視完一圈城牆,並不需要太長時間,石國柱會略做休息,然後再次巡查,務必保證全城的警惕之心,不讓建虜有可趁之機。

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夜色越來越深,一些精神一直緊張的民壯,漸漸地有了睏意,打起了哈欠。

如果這樣的情況下去,很可能會被黎明時分攻城的建虜得逞。

幸虧被石國柱給發現了這個情況,他是個老兵來的。在邊軍立功後調回老家縣城當的守備,因此他讓那些有睏意的民壯互相聊天解乏,說什麼都可以,葷段子之類的也不會管。精神頭很好的那些兵丁則專注城外。

寅時時分,關侯廟的建虜悄悄出了營地,分兵圍昌黎縣城。

五六千建虜的調動,又是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時候,難免會發出一些聲音。

被那些專門盯著城外的兵丁發覺,迅速報到了石國柱那裡。

石國柱一聽四面城牆處都有動靜回報,心知不是偶然,忙下令戒備。

命令一下去,城頭上鴉雀無聲,全部專注城外的動靜,只是黑乎乎地,遠處的地方看不清楚。

濟爾哈朗和阿巴泰已帶韃子潛近昌黎城池,此時正在暗暗叫苦,沒想昌黎城頭還伸有長長的竿子,把火把送離了城頭,照亮了很大一片區域。由於託大,並沒有帶夠盾牌弓箭。

但此時已是箭在弦上,要是這時候還退回大營,別說他們兩人丟不起這個臉,手下也不會幹,這回去還不被別的旗笑死。

“咚咚咚”,一陣刺耳的鼓聲從黑暗中響起,遠遠地傳了開去。

城外的建虜聽到進攻的鼓聲,紛紛衝出黑暗,抬著雲梯,飛奔向城牆。

城外的鼓聲同時也給了城頭的明軍一個提示,示警的鐘聲馬上響起,迴盪在黑暗的昌黎城上空。

之前收攏的明軍士卒比民壯多了一些戰鬥經驗,此時,正在大聲的向身邊同伴傳授經驗,等看到了再打,切忌浪費。

很快,抬著雲梯的建虜出現在火光映亮的地方,吶喊著迅速向城牆奔來。緊跟著雲梯後面的,則是大批的建虜。

城牆上的弓箭手首先開射,緊跟著,火槍和土槍也跟著響起。幾門火炮反而沒有多大用處,太近了打不了,太遠了看不清。亂打的話,浪費火藥,縣尊不允許的。

左應選聽到警鐘響起,很快就往城牆趕過去。路上遇到一些慌亂的民壯,就出聲安撫。因此,耽擱了下,等他到達城牆上的時候,雙方已經在廝殺了。

左應選迅速登上箭樓,滅掉火把後,在黑暗中觀察城牆內外的場景。

城外的建虜正源源不斷地從黑暗中湧出來,已經衝到城牆底下的建虜都是身穿幾層盔甲。

城頭雖有不少箭支射下去,但當場射死的建虜基本沒有,基本上都是身上掛著箭還在往前衝。

只有一些倒黴的建虜被射中盔甲縫隙,跌倒在地,然後被其他建虜拖到黑暗中去了。

反而是城頭的一些火槍土槍發威,每一槍,總有建虜被打傷,失去了行動能力,偶爾幾個則當場斃命。

但是火槍土槍的裝填速度太慢了,天黑看得不是很清楚,又加上比較緊張,動作就比平時慢了三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