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第2/2頁)
章節報錯
浮橋就那麼一點寬,五千餘人一逃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往浮橋這裡跑。
浮橋這頭一下聚集起了密密麻麻的人,都想往浮橋上擠。可越是這樣,就越沒效率,你擠我,我擠你,最後誰也沒有擠上去。
在外圍的義軍看到沒有擠過去的希望,無奈之下就撒開兩條腿沿著黃河岸邊向兩邊跑了。
鍾進衛在白杆騎軍開始發動攻擊的時候,到達了坡頂上面。在他的身邊護衛著自己的帶刀隨從、東廠番役和錦衣衛,另外胡浩的夜不收小隊看到中興侯出現,也聚了過去。
鍾進衛原本想著五千多農民起義軍對陣八百白杆騎軍,當有一番戰鬥,雖然結果應該是白杆騎軍贏,但過程肯定是比較艱苦。
現在一看,戰場上的情形讓他大跌眼鏡。這局勢完全是一面倒,馬祥麟率領著白杆騎軍還在衝鋒,起義軍就已經亂成一團了,估計自相踐踏都死了不少。
更讓鍾進衛意外的是,農民起義軍的形象,根本就和他預想的一點都不符。
原本他以為,農民起義軍就算有炮灰,至少有一部分會是他們的精銳,裝備、士氣都不錯。可現在一見,這五千多農民起義軍完全就是一夥逃難的災民啊!
那些騎馬的應該是農民軍的精銳吧,可也一樣是衣衫襤褸,少數幾個人有盔甲也殘缺不全。至於其他義軍,就不用說了,身上衣物不但少還破,並且打仗還攜帶各種細軟,這讓來自後世的鐘進衛都看不下去了。
在後世的時候,就算最窮的地方,裝扮最苦的乞丐,比起這些起義軍來說,都要顯得富裕,精神。
其實鍾進衛的想法也不能算錯,因為他想的那些農民軍的形象是後期的農民起義軍,或者叫做流賊,確實有一部分裝備精良的精銳。
可現在才是農民起義的最初幾年,他們是被迫起來造反,所有的行為都是被動式的,還沒有發展到歷史上專業造反的時候。
鍾進衛看著如此的農民起義軍,一顆惻隱之心隨之升起。他看到按照戰場上的形式發展下去,這些農民起義軍就是被白杆騎軍屠殺的結局。
鍾進衛當即吩咐錦衣衛千戶謝棟道:“帶你的人去傳令,跪地投降不殺。”
謝棟看著鍾進衛,有點遲疑,想著是不是讓馬指揮使先殺一陣再去喊會比較好。
“快去。”鍾進衛見謝棟不動,就又催了一句。
“是,侯爺。”謝棟不敢再遲疑了,回應了一聲,然後帶著他手下幾十號錦衣衛,縱馬往黃河渡口跑去,一邊跑,一邊喊:“侯爺有令,跪地投降不殺。”
坡頂離黃河渡口的距離有點遠,謝棟還未跑近,戰場的局勢又發生變化了。
原先在浮橋處擠成一個大圈的人群開始往兩邊散開,沿著黃河跑路。
靠近黃河邊的則有不少被擠下了黃河,也有一部分人仗著自己水性不錯,也不管這春天的河水冰冷,“撲通”一聲跳下去往對岸游去。
大圈慢慢地變小,然後更多的義軍看到官軍在那個神武將軍的帶領下,如一支離弦之箭射向浮橋,本能地向兩邊避讓,浮橋附近更多的人被擠落下了黃河。
馬祥麟一馬當先地殺向浮橋,根本就沒有看到有面對他們進行抵抗的人,全部都是背向逃命或者還想往浮橋上擠的人。
他忽然覺得有點勝之不武,不過這是在戰場上,肯定是不能停下來的。
只見白杆騎軍在馬祥麟的帶領之下,摧枯拉朽般地破開已開始分裂的大圈,輕易就佔據了浮橋。而後白杆騎軍一分為二,開始沿著黃河岸邊向兩側追殺。
直到此時,謝棟等錦衣衛才趕到岸邊,傳達“投降不殺”的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