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老驥伏櫪(第2/2頁)
章節報錯
盧象升一聽,呵呵一笑,回答袁可立道:“少保言之有理,侯爺確實是橫空出世,天佑大明啊!他乃前宋海外遺民,因思念故國而回,在街上偶遇首輔。首輔因其見識不凡乃引薦給皇上,又因緣湊巧有了救駕之功,皇上因此開始重用於他。”
袁可立不大相信海外之民有如此能耐,觀其所為,從民事到政事,再到軍事,無所不涉及,有的方面甚至可謂精通。他這麼一出世,竟然引起朝局大變動。就這麼一個人,要是前宋的海外遺民,試問何人能教出此等人物,如有這等老師,那前宋也就不會滅亡了。
袁可立的思緒一轉,又想起自己在登萊看到的那海市蜃樓,看到裡面的蓬萊仙境。心念一動,莫非真得有神仙,這中興侯乃是上天派來助大明中興的?
此時的袁可立,還是比較相通道教傳說,這麼一懷疑,他就遲疑地問盧象升道:“這中興侯到底是何等人物?”說完之後,他看到盧象升有點疑惑,就又解釋道:“有關這中興侯,可有什麼傳言?”
盧象升一怔,沒想堂堂大明的太子少保,官至兵部尚書的袁可立會問出這話,不過他既然問了,盧象升自然知無不言了。
“這個還真有,在京師傳得尤其神乎。據說他乃太祖派他下凡輔助皇上的神仙。最開始好像是宮中傳出來的,而後在京師百姓中傳得更為廣泛,甚至更離譜。”
袁可立一邊聽一邊用手捋起鬍子,心裡不禁湧起想迫切見見這位中興侯,看到底是否是上天派來的,也好一解心中多年的疑惑。
但如果想見中興侯,總不可能讓人家一個侯爵跑來拜見自己。那是侯爵,高於文武百官的身份,只能自己去找他了。
“那這位中興侯現在可在京師?”袁可立傾著上身,看著盧象升關切地問道。
“侯爺忙於國事,主動延遲了婚事,押送邊軍軍餉前往陝西,至多還要一個月便會返回京師。”盧象升有意在袁可立面前誇獎鍾進衛,因此多說了些有關鍾進衛的事情。
“哦,婚事?”袁可立一聽,有點疑惑地問道。
“是的,去年皇上賜婚,侯爺有感於建虜肆虐京畿之地,向皇上稟明擊退建虜才完婚。但京畿大捷之後,邊軍糧餉又拖延不得。因貪腐之案,皇上只信任侯爺等少數幾人。因此侯爺又請命押送軍餉去邊關,婚事不得不再次推遲了。”
盧象升說到這裡,心中一動,就又說道:“侯爺曾說在海外聽聞少保大名,甚為佩服。幾欲向皇上推薦,卻聽聞少保不願出山,為此嘆息功德未滿,可惜可惜。”
袁可立聽了一愣,什麼,這中興侯的意思是自己功德未滿,因此不得仙蹤,不見神蹟,難以成道?
他已是先入為主地把鍾進衛當作了上天派下來的神仙,因此聽了盧象升這麼一說,就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善事未做夠了。
其實盧象升這是看他言行,順勢導利,誑他出山而已。
鍾進衛壓根就沒有提過袁可立,他根本就不知道袁可立這人的存在。
因為袁可立在原本的歷史上,從天啟末年致仕之後,一直到崇禎六年逝世再未出山。而且滿清封殺有關袁可立的詩集,著作,立傳,以致後世之人很少有聽聞袁可立的事蹟,一個特別的明證,就是連個貼吧都沒有。
袁可立卻不知道盧象升原來是誑他的,他以為盧象升也算是鍾進衛的心腹之人,說話應該可信。
袁可立沉吟片刻,而後對盧象升道:“愷陽出任薊遼督師應已足夠,為何還要老夫前去當那遼東巡撫?”
盧象升一聽袁可立問起這事,知道他已改主意,想出山了,因此給他詳細解釋道:“關寧一線,在這幾年並無一點實際功勞,反而使遼東本地將門為之坐大。單祖家而言,祖大壽、祖大樂、祖澤潤、祖澤溥、祖澤洪、祖澤清、祖可法、祖寬等據為關寧一線的總兵,副將,參將等職,控制著關寧軍。孫閣老意欲少保出任遼東巡撫,出鎮寧遠錦州。閣老本人鎮守山海關,兼管薊鎮一線,加強防禦,以免給建虜有再次叩關的機會。”
盧象升說到這裡,身子坐直,認真地道:“孫閣老有言,希望與少保攜手,在有生之年,滅掉建虜,還我大明東北之安寧,還望少保老驥伏櫪,共同完成此夙願!”
袁可立聽到這裡,想起以前和小自己一歲的孫承宗把酒言歡,慷慨激昂,暢談修身治家治國平天下,不覺宛如昨日。
袁可立又想起曾經一個個熟悉的屬下,為遼事慷概捐軀,回想自己卻悠閒修道顧著自身,不覺有點慚愧,他看向盧象升,點點頭道:“好,老夫就把此命拋在遼東,不滅建虜誓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