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田福忙著通知各處赴宴的時候,在紫禁城的文華殿內,有一個聲音響起:“臣工部營繕所所正宋應星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宋應星原本在家準備第四次會試,以期能中榜得進士出身。誰料錦衣衛直接找上門來,當上了正七品的工部營繕所所正。

原本還有顧慮自己只是舉人的身份,卻沒想直接入了工部尚書徐大人的法眼,還得了崇禎皇帝的接見,讓宋應星放下了顧慮,一心撲到了幾個廠子的管理上。

今天是他第二次覲見,還是比較激動,一見崇禎皇帝就大禮參拜了。

“宋卿,平身。”崇禎皇帝看著這個略顯拘束的樸實男子,和藹地說道。

他自從在左應選的提拔事情上被進士出身的人噁心了一把之後,略為有了點逆反心態,對於有本事的舉人更關注,更有好感。

“謝陛下!”宋應星再磕一頭才起身,而後低頭不敢看龍顏,靜待垂詢。

“宋卿,剛才安貴義給朕稟告說你提供不出水泥讓他發售,可有此事?”

宋應星一聽,皇上是責怪自己提供不出水泥,就準備跪下答話。

“此非正式朝會,宋卿又是鍾師傅推薦之人,就不必多禮了,就事論事。此事處理完了,朕還得傳首輔。”崇禎皇帝阻止了宋應星的下跪,語氣和緩地說道。

宋應星如果是一步一步從官場混上來的,也就不會如此緊張了。

他聽崇禎皇帝這麼一說,才知道是誰推薦了自己。雖奇怪這個人怎麼會推薦自己,但他從皇上的語氣中,還是能知道這個鍾師傅是極得皇上信任之人。

“陛下,水泥產量在京畿大捷之後已不夠用,哪怕新的水泥廠投產後怕也無多餘,難以用之發售。”宋應星聽從了崇禎皇帝的話,不再施禮,低頭解釋道。

“哦,這是為何?”崇禎皇帝有點好奇地問道,怎麼水泥產量不夠還和京畿大捷聯絡起來了。

“陛下,京畿大捷之後的這段時間內,天氣較之前已有升溫。路面冰凍程度也是解凍不少,修路進度得以加快,水泥消耗就也為之增多。二則,京營改編過來修路的軍隊已到位,人數的增多也加快了修路的進度。三則,三則...”

宋應星說到第三點的時候,有點猶豫著沒繼續往下說。

崇禎皇帝看到這個情況,眉頭稍微皺了一下,心想這個宋應星還是太拘束了,他開口說道:“宋卿,有話就直說,就事論事,朕不會怪罪的。”

宋應星一聽,聯想到崇禎皇帝前面的態度,一咬牙,抬頭看著崇禎皇帝,語氣稍快地說道:“陛下也給諸位大臣賞賜了不少水泥,幾個事情一合起來,就沒有多餘的水泥給安公公去售賣了。”

宋應星說完之後,額頭微微有點見汗,不過他此時仍然鼓著勇氣直視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聽了宋應星說得這幾點理由,想了下才說道:“既然如此,那就不用交給安貴義去售賣了。先緊著修路用,朕賞給諸位大臣水泥,也是有用意的。鍾師傅說過,只要廣告做好了,水泥就不會愁賣。這事先不急,那玻璃的事兒如何了?”

又是鍾師傅,宋應星好奇了,不知道這位鍾師傅是何方神聖,如此得皇上重視。

“陛下,臣現在就盯著玻璃廠,產量倒是沒問題,也移交給了安公公一批玻璃,讓他去售賣。只是現在對於朝廷交代下來的那顯微鏡,倍數還達不到要求,正在努力中。”宋應星不敢忽視崇禎皇帝的問話,撇開腦中的疑問,連忙回答道。

“好,朕知道心急吃不得熱豆腐。只是這顯微鏡至關重要,對於鼠疫等防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顯微鏡也關係到其他學科的開展,你須得用心。”崇禎皇帝對於國企賺錢的事兒沒有以前那麼急了,畢竟現在手頭有糧,心裡不慌,他把鍾進衛跟他說過的話又轉給宋應星聽,強調顯微鏡的重要性。

宋應星對於崇禎皇帝話裡的幾個詞聽得很新鮮,意思大概能猜到,卻不敢再向崇禎皇帝求證,只是點頭應道:“臣一定盡力。”

崇禎皇帝微微點頭,這個宋應星去了那幾個廠子之後,早起晚睡,確實一心撲在裡面,這點他是知道的。

至於鍊鐵的事情,因為不涉及到國企去售賣的事,崇禎皇帝就沒打算問宋應星,瞭解的情況差不多了,就讓宋應星迴去做事。

宋應星出了殿門後,悄悄擦了一把汗,然後被帶著寒意的春風一吹,感到冷颼颼的。但在他內心,卻是一片火熱。

他能感覺到,崇禎皇帝對他的信任。想著自己以舉人身份在短短一些天內卻有了人生重大的轉折,真是不可想象啊!

宋應星加快腳步,隨著內侍出了紫禁城後,往套馬的邊側走去。但他馬上發現那邊有人在等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