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三千營的考驗(第1/2頁)
章節報錯
更新時間:20140208
他想著從周延儒當時的態度來看,周延儒是絕對不會同意左應選再次被提拔。
於是,溫體仁給了崇禎皇帝一個建議道:“陛下,目前底層官吏緊缺,這些都是合適舉人的一些職位,不如提前進行今年的鄉試。而南京府的鄉試,按慣例,都是由陛下欽定翰林、內閣學士前往主持。陛下指派玉繩前去,一則也是慣例,二則在內閣就少了一份阻力。”
崇禎皇帝想想覺得可以,一大批舉人裡總有一部分不會再繼續考進士而選擇出仕為官,剛好可以填補下層官吏的空白。
因此,他點頭同意了溫體仁的建議。
他們誰也不知道,周延儒比歷史上早去了江南,又給朝廷惹出了麻煩。
幸虧鍾進衛之前再三有過強調,有東廠的人一直在盯著,最終才沒有演變成歷史上的局面。
溫體仁接著又給崇禎皇帝講了接下來的思路,他會先去私下拜訪他的老師,統一意見後再在內閣強行透過,應該問題不大了。
崇禎皇帝不得不要先說服內閣,是想讓左應選出任永平巡撫,負責永平所轄區域的防禦和重建。這光是出中旨的話份量不夠,就算左應選接旨,其他官員也很可能不服而拒絕配合,這樣只會弄巧成拙。
這事議完之後,崇禎皇帝又傳詔孫承宗一起商議明日之事。
第二日清晨,京師城外勤王軍營地忽然有了大的動靜。
一隊隊計程車卒列隊開出營地,前往白杆軍警戒的臨時校場。
和上次不一樣的是,此次出營計程車卒都是騎卒,並且騎軍中的參將以下將官全部隨本隊行動。
幾萬人馬列隊完畢後,副將以上到各路總兵也前往校場。不過他們並沒有上到點將臺上,而是站在點將臺的臺下兩邊。
排在前面的王二看著這陣勢,嘴動身不動地小聲對站他左側的胡浩道:“胡哥,這陣勢好像比當初步卒選拔時的更大。”
“別說話,小心巡邏兵。”胡浩同意王二的說法,但現在氣氛肅穆,這時候要因軍紀而被抓的話,怕是一輩子的事情,因此他提醒王二別說話。
現場的騎卒都覺得,肯定是和上次的步軍選拔一樣,這次是騎軍選拔進京營的三千營,皇上百分之百會御駕親臨。
因此,大部分騎卒的精神都從這幾天對韃子的憤怒中恢復過來,顯露出興奮的神情。
他們沒有料錯,大概過了不到半個時辰,崇禎皇帝就來了。但比上次排場還要大的是,這次是全體內閣輔臣伴駕而來。
這下他們才明白,並不是很大的點將臺上是給皇上和內閣輔臣們準備的,因此這些總兵以下將官都站下面就不難理解了。
只是這些騎卒不明白的是,這次是不是太隆重了!
場面越是隆重,騎卒們就越是緊張,感覺這次選拔三千營,不會僅僅只是按照之前的名單論功行賞而已。
臨時校場這麼多人,卻很安靜,只有風吹過旗幟地“嘩嘩”聲,有經驗的人看這天氣就知道這幾天內怕是要下春雨了。
“萬歲,萬歲,萬萬歲。”聲音格外響亮,讓在營地內的剩餘步卒都忍不住好奇,趁著盧象升的民壯軍巡視的間隙,往臨時校場眺望。
崇禎皇帝看著臺前的這幾萬人,心裡微微有點嘆氣,朕給了他們最好的待遇,卻奈何不得遼東建虜。
他對早已注視他的溫體仁點點頭,示意他開始。
於是,溫體仁走到臺前,先向崇禎皇帝行了一禮,然後面向騎卒,開始說話:“建虜自崇禎二年十月繞道蒙古,協同蒙古部族一起入侵大明京畿之地。在將近五個月的時間內,京畿之地損失慘重。”
溫體仁的聲音雖然不大,但由專門的大漢將軍傳聲,因此並不怕有人聽不到說話。
“這些天營地中演出的話劇,相信你們都已經看了。被建虜和蒙古韃子害得家破人亡的悲劇,在京畿之地有無數。下面是京畿之地的損失統計,你們聽聽。”
騎卒們都是軍人,比一般人冷血。甚至他們在打仗的時候,為了財物,強取豪奪,甚至殺人都可能是有的。
但他們同時也是人,也有父母兄弟,當他們在吃飽喝足、放鬆心情觀看話劇的時候,逼真地表演,觸動內心的軟弱,被勾起內心深處的同情心,許多人因此無不同情話劇中悲慘主角的命運,忿恨那些罪魁禍首。
當然,肯定是有一小部分人根本就沒這感覺,左良玉就是其中的一個。但這還是比較少,畢竟人心都是肉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