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戰爭理念(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再等了一會,見鍾進衛還在發呆,只好出言叫醒鍾進衛:“中興侯,可有什麼疑問?”
孫承宗的嗓門向來是比較大的,這就有個優勢,只一次就把鍾進衛給叫醒了,不用再來第二次。
鍾進衛略微有點尷尬,想得入神了。他想了下,問孫承宗道:“孫大人,當年你在遼東之時,沒有把這軍隊給練起來麼?”
孫承宗一聽,搖搖頭嘆道:“軍餉都湊不足,哪來的餘錢練啊!配備火器的軍隊是最耗錢的,每打一發火槍,每開一炮,都是錢啊!”
孫承宗一說起這事,不由得連連感嘆。鍾進衛也很贊同,火器軍隊比冷兵器裝備的軍隊所花費的費用多了不止一倍。
忽然,鍾進衛問道:“孫大人,這打仗打得都是錢,那就是說,每打一次仗,朝廷就費錢費糧,做的是虧本買賣?”
孫承宗點點頭道:“中國自古以來,每一次大戰,都是消耗國力之戰。漢武大帝發動驅逐匈奴之戰,耗盡了歷代的積蓄,導致西漢的衰敗,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但不打又不行,否則帝國北線無安寧。”
鍾進衛笑笑,又問出了一個讓孫承宗意外的問題:“那要是以後打仗,改為打不虧本的仗呢?”
“什麼,莫欺老夫,打仗哪是買賣,還能講究不虧本?”孫承宗一聽鍾進衛的怪論,不相信地反駁道。
“真的沒有?”鍾進衛確認道。
孫承宗見鍾進衛說得認真,就沉思了下,然後說道:“要是把打仗當買賣來算的話,確實也不能說就都是虧本的。比如此次京畿之戰,把建虜擊退,讓京畿之地恢復平靜,對百姓,對朝廷都是值得的。”
“孫大人,你可能沒有理解我的意思。這麼說吧,如果每次打仗,朝廷提供給軍隊打仗的錢,能讓朝廷在打贏戰爭之後,獲得比事先提供的錢還要多的錢,會不會更好?”鍾進衛說完之後,很有興趣地看著孫承宗,看他怎麼看這個問題。
孫承宗聽了之後,皺起了眉頭,問道:“你是說劫掠敵國以獲取錢財麼?這是蠻夷之舉!”
鍾進衛一聽,連孫承宗這種深受軍隊無錢之苦的帶兵之人,都持反對態度,那就更不用說立於朝堂之上的文官了。
他馬上換了個說法,繼續說道:“孫大人說那裡話,劫掠敵國,赤裸裸地獲取錢財,那是建虜正在做的事情。他們是越打越有錢,越打越強大,不是我們應該學的。我們應該打敗他們,讓他們心服口服,然後寫個降表後班師回朝,等著以後他們象徵性的進貢點東西,喊一聲老大,這樣比較好,是吧?”
孫承宗明顯聽出鍾進衛說的是反話,但他這麼一說,聽著也是有道理的,建虜這些年來,真的是照鍾進衛所說的,越打越壯大。
從理智上說,他不得不承認這種打法明顯有利,但從感情上說,多年的儒家薰陶,讓他認為這種是蠻夷之舉。
其實孫承宗也知道,中原王朝的軍隊也有很多時候,會縱兵劫掠,以獲得士氣,打贏戰爭。可這種人往往會被官場上的主流不認可而排擠、或者彈劾,最終不會有好下場。
鍾進衛看孫承宗沉默不語,知道他一時難以接受這個提法,就換了個說法道:“孫大人,我們兩個也不說那種虛話,只是就事論事而已,是不是?”
孫承宗看著鍾進衛那真誠地眼睛,點點頭,鍾進衛的個性,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相處,他早已是瞭解的。
“如果我打一場戰爭,讓所有人受益,至少讓掌權者受益。比如打贏了之後,獲得很多錢財,分給各級文武百官和皇帝,那麼他們會不會很高興?如果再給他們一個聽著正義的名份,那麼是不是就會支援這種戰爭了?”鍾進衛就用利益分析法來問道。
孫承宗沒有搖頭,只是看著鍾進衛。
“如此一來,打仗就如做買賣,打贏後得到的錢比打一次仗的成本要多多了,打這種仗就是良性迴圈,不會因為打仗而導致國力衰退,這種仗你是打還是不打?”鍾進衛說出自己的結論,然後期待著孫承宗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