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鼠疫(第1/2頁)
章節報錯
鍾進衛果然沒有料錯,水泥廠來報喜,正是因為新式琉璃實驗窯燒製出了玻璃。
從此以後,玻璃不再是西洋人的特產,有國產玻璃了!
鍾進衛馬上讓工匠們在水泥廠邊上重新建幾座大型的玻璃窯,以應付後續對玻璃的需求。
另外,這座實驗窯也要繼續燒製玻璃,製作各種玻璃成品。
琉璃和玻璃的區別,其實只是燒製溫度的不一樣,其他差別不大。以前燒製出來的琉璃多用於建築裝飾,因此建築裝飾用的玻璃成品製作基本沒有什麼難度。
之前的時候,鍾進衛已經畫過一份玻璃製品的圖案給琉璃工匠們參考,方便他們能做出類似的東西。
現在想到銀行馬上要開建,就讓他們先試著做平板玻璃。
對於現在這階段的平板玻璃,鍾進衛的要求並不高,能多大就多大,先做一批出來用於銀行窗戶用。等技術成熟後再儘量往大的方向做,可以有很多用處。
鍾進衛還想起現在軍中望遠鏡的緊缺,五千騎軍中竟然沒有一架望遠鏡,讓他大感意外,因此他讓工匠同時製作望遠鏡,以提供對虜作戰用。
望遠鏡的製作原理,現在大明的工匠都已知曉,京師這裡也有好幾個熟手,能磨製鏡片。因此做望遠鏡沒有技術難題,只是倍數的高低而已。
鍾進衛當場也考慮了顯微鏡,但考慮到現在琉璃匠在前期的情況下,既要熟悉玻璃製作又要做自己剛佈置的任務,就沒有再提出這個顯微鏡的要求,等過段時間再要求他們來實驗顯微鏡好了。
鍾進衛激動之下已經說了一大堆要求,讓一邊的書辦好一陣忙碌,終於都記錄下來後,他就和安貴義一起前去覲見崇禎皇帝。
現在幾個監察部門在進行改制,各項工作和頭銜什麼的都有變動,難免要讓內閣、崇禎皇帝來決定一些事情,因此,崇禎皇帝很忙。
但他聽說鍾進衛來找他,還是抽出了時間在文華殿接見鍾進衛。
當崇禎皇帝一聽說玻璃試驗成功了,很是歡喜,大明終於也有自己的玻璃了。
鍾進衛看到崇禎皇帝的笑容,就趁機表揚道:“陛下,水泥廠那邊真多虧了安公公,要不是他,前些天朝局癱瘓的時候,還真會耽擱程序。”
“朕知道,難得是個幹實事的奴婢。”崇禎皇帝點點頭贊同,站鍾進衛後面的安貴義一聽,連忙跪下謝恩。
“你去吧,好好辦事,朕記得的。”崇禎皇帝對安貴義說道。
能讓皇上記住自己,這是宮內奴婢的最大夢想,安貴義心中狂喜,唯唯而退,也多了一份對鍾進衛的感激。自己先報與中興侯再一起見皇上,果然是明智,比自己單獨來見皇上更有效果。
因為玻璃的燒製是中興侯提出來的,如果安貴義自己過來報這個喜訊的話,皇上自然就想到中興侯的功勞,而不是他的付出。正是基於這個想法,安貴義才會主動先給鍾進衛去稟告,他知道鍾進衛一定會提他的功勞,現在他的小算盤打成功了。
等安貴義退出文華殿後,鍾進衛對崇禎皇帝說道:“陛下,這玻璃的意義不但在於我們大明實現國產了,而且這玻璃與水泥一樣,是一個軍用、民用,甚至比水泥還重要的一個最基本的原料之一。”
“哦,鍾師傅快說給朕聽聽。”崇禎皇帝有一種撿到寶的感覺。
“第一,這玻璃能製作望遠鏡,用於軍隊偵察之用。臣知道以前也有,但成本太昂貴,不能普及。可現在我們自己有玻璃了,就能做很多出來,不但軍中將領可以配備,就是去偵察的夜不收都可以配備望遠鏡,有利於情報的收集。”
崇禎皇帝點點頭,這是一個好處。
“第二,玻璃用於建築,它透光不透風,是替代眼下窗戶紙的最好材料,應該會有不少人家會用,還可以做成各種透明器皿,是以後國企的一個生財之源。”
崇禎皇帝最喜歡聽這個了,能來錢的都是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