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朝局大變動(第2/2頁)
章節報錯
他吃完飯之後,和顧百川、王鵬一起喝茶聊天,回想起今天的事情,對於到底是誰報信之事,三人始終猜不透。
溫體仁很快就回復崇禎皇帝,在傳達了皇上的意思後,左都御史已妥協,不再堅持。於是,第二天,文華殿外,錦衣衛林立,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氣氛森嚴。
文華殿內,有一半左右的官員戴著刑具參與議事,會議氛圍雖不激烈,卻也很緊張,君臣雙方討價還價。
在君權社會,不管那時候的思想多開放,文官多奸詐,在他們失去了道德基礎之後,下定了決心的崇禎皇帝就不是他們能隨便對付的了,更何況還有溫體仁在支援皇帝。
傍晚之時,會議結束,戴著刑具的官員還是由殿外的錦衣衛帶回大牢。
隨後,幾道聖旨出了紫禁城。
第一道聖旨,因中興伯向朝廷獻上水泥配方,並滅四千韃子軍功,進爵為中興侯。鍾進衛的其他功勞暫不明示,因此沒有寫在聖旨中。
第二道聖旨,因軍功升原關寧軍參將何可綱為關寧副總兵。
第三道聖旨,因軍功升原關寧軍遊擊曹文詔為關寧軍參將。
第四道聖旨,因堅守昌黎有功,原昌黎縣令左應選升薊州兵備道山東按察司僉事。守備石國柱升任撫寧衛指揮同知。昌黎戰死鄉兵俱建祠供奉,並封拽梯而亡的無名氏為“拽梯君”。
次日,何可綱上奏章求以軍功相抵換袁崇煥出獄被駁回。
由內閣牽頭,獲罪文官上聯名奏章向皇上請願,願還髒銀以贖罪;由孫承宗牽頭,貪腐武將上聯名奏章向皇上請罪,願以銀贖罪。
第二日,朝廷發金冊,冊封兩歲的皇長子朱慈烺為太子,即日搬離坤寧宮,獨住鍾粹宮,並大赦天下。聖旨上明確認罪態度好,貪腐情節不是特別嚴重的文武百官,既往不咎。如若再犯,罪加一等。
同時也明確,對虜戰事犯有嚴重過錯的不赦。這條其實是針對原薊遼督師袁崇煥和原兵部尚書王洽。
第三日,改組朝廷體制,都察院只能監察文官,取消風聞奏事之權;明令錦衣衛只監察各級武官,兩者皆有偵緝逮捕之權,無審訊之權。東廠監察都察院和錦衣衛,不再監察百官。三個監察部門設舉報處,任何人不得阻攔舉報,否則一律處死。
這幾日朝廷上的事情,讓京師百姓真是眼花繚亂。
先是之前被抓的那些官吏全部放了出來,得知訊息的官吏家屬都擁到大牢門口去接人。因為太擠,有的家屬搶不到好的位置只好舉了塊牌子,讓自己老爺能知道家裡有人來接了。
要是鍾進衛看到這大牢外的場景,還真會懷疑到了後世的春運火車站。
那些官吏出來後互相抱拳慶賀一下,畢竟犯罪是事實,法不責眾到底有沒有用,眾人誰都不知道。現在不僅免去了牢獄之災,還能官復原職,真是太意外了,等於是吃到了後悔藥。
然後這些官吏就回家用各種形式去災,保佑以後再也不會進去。
各處衙門的人也全部準時或者提早來到自己的崗位,認真的開始辦事,劫後餘生的感覺讓他們分外珍惜自己的官位,至少暫時都是有這個覺悟,至於以後還會不會重蹈舊路,就看各人了。
戶部衙門,人來人往,都是過來交之前說好的贖罪銀。有抬著銀兩來的,也有拿銀票的,還有的則是帶來了珍奇古玩,金銀珠寶首飾,各種各樣的都有。
接著朝廷又發了一道聖旨,言明官員的俸祿自開國以來未曾有變化,皇上體察廉潔官員生活的清苦,特分品級,分年限逐步增加官員俸祿。並設廉潔金制度以表彰奉公守法之官員。為此,將成立官辦專賣局,所得利潤用於加薪,養廉以及其他用途。
一時之間,京師百姓的話題又從前幾日對進出大牢官員的評頭論足,轉移到了這個新政策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