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妄想坐山觀虎鬥(第2/2頁)
章節報錯
“無需客氣,他不但是你的皇兒,也是朕的皇兒。”崇禎皇帝一邊說一邊扶著周皇后重新坐了下來。
他估摸了下時辰,對還在激動中的周皇后道:“時辰不早了,皇后早點歇息吧,朕去田貴妃那。”
周皇后如果以前聽到這話,說不定心裡會有點吃醋,但此時的她沒有一點妒忌,心裡還被驚喜之情所充滿,回應崇禎皇帝道:“臣妾知道,陛下也早點歇息。”
這一夜很快就過去了,第二天一早,不管是崇禎皇帝還是孫承宗或者是溫體仁,都很忙。
崇禎皇帝忙著總體事宜,溫體仁忙著和文臣溝通,孫承宗則去和武將溝通,一時之間,他們忙成一團。
只有鍾進衛在自己府裡休息,一直睡到將近中午才起來,然後和府裡的老人嘮嘮嗑,甚至自己代替於叔上了一堂課,講得是阿拉伯數字和乘法口訣表。
這堂課的時間有點長,因為明朝人不習慣鍾進衛所演示的從左到右的書寫方法。
鍾進衛好不容易教到有幾個接受能力強的人基本學會了這些後,就扔下粉筆跑了,當老師真累。
他回到自己書房,看到阿奇給自己的《三國通俗演義》,摸著上面那個破損的地方,想起了阿奇。於是,就給阿奇寫了封情書,彙報了下自己最近的狀況,表達了下思念之情。然後就看起了三國,一天就很快混過去了。
不但鍾進衛悠閒,建虜的頭目們也很悠閒,而且還在永平慶功。
為什麼要慶功,慶什麼功?這事還得從前兩日說起。
那晚皇太極在送走代善之後,就一直思考明軍大張旗鼓地出動,最後突然就縮回了京師的原因。
可憐費了皇太極好多腦細胞,還是沒想明白。於是在第二天,皇太極派出了大量的探馬前去搜尋周邊情況,看明軍是否在某地搞什麼鬼。
結果,探馬沒發現明軍在什麼地方搗鬼,卻帶回了一個明軍使者,正確的說是明國灤州同知的使者,說是要投靠大金國。
這個訊息太讓皇太極意外了,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有那麼一刻,皇太極以為自己真有王八之氣,能讓明國官員聞風而降。
皇太極畢竟是皇太極,很快就把明軍的異常舉動和灤州投降之事聯絡起來,察覺到有什麼重大的事情發生。
他派出軍隊去接受灤州,同時讓灤州同知前來永平覲見。
白得一座明軍城池,讓建虜們,特別是攻打過昌黎和撫寧的建虜,自信心恢復了過來,甚至有過之。
他們選擇性地遺忘了那些失利,互相稱讚大金的赫赫威名,能讓明國的城池望風而降。
皇太極得到訊息後也不加以說明這其中有內情,反而在暗地推波助瀾。
他之所以這麼做,就是之前一連串的失利,導致軍中士氣不高,自己威望也下降。現在憑空出現一個挽回士氣和威望的機會,皇太極當然不會錯過。
灤州同知張文秀很快到了永平,馬上覲見皇太極。
當皇太極想了解事情真相時,張文秀開始還拍他馬屁,甚至說出了日出東方,唯大金不敗,大金大汗,文成武德,千秋萬載,一統江山。
但皇太極可不是某種人,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沒有被幾句馬屁就能搪塞過去。在他恩威並濟之下,張文秀最終還是說出了實情。
皇太極搞明白事情的真相後,仰天大笑三聲,馬上召集所有建虜頭目開會,在會上宣佈了這個意外之喜。
誰也沒想到明國皇帝竟然會這麼昏庸,在戰無不勝的大金軍駐紮明國京畿之地的時候,會開始大規模反腐,搞得明國文武百官人心惶惶,文臣無心理事,武將人心湧動,這是大金國要取代明國的前兆啊!
許多建虜頭目馬上提出,要求皇太極下令出兵明國京師,效法當年大金祖宗襲擊北宋都城開封一例,趁其內亂,一舉拿下。
但這些人的發言都被皇太極壓下了,他說道:“朕以為,大金現在攻擊明國京師,反而會給明國昏君一個妥協的機會,所以現在還不是最佳時機。相反,大金應該收縮活動,讓明國昏君覺得大金不會威脅到他,甚至感覺不到大金存在,就會放心大膽的去反腐。等到有明軍軍將都帶兵來投,那時候,就是我們大金輕鬆拿下明國京師的時候了!”
皇太極說得激昂慷慨,其他頭目也覺得有理。於是,建虜在接受了灤州之後,反而收縮兵力並收回探馬,每日飲酒作樂,只等明國將領來降。
當然,皇太極也沒有光等不做,他派出了不少漢奸前往明國京師,意圖聯絡明國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