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從國企的利潤增長情況來決定。”

溫體仁聽了鍾進衛的回答,他心裡對這國企利潤的增長速度沒底,就問道:“這時間會不會太長了點?”

崇禎皇帝一聽,直接道:“幾百年都是這樣,這點時間還等不起?要誰有意見,朕就去他家看看是否真得等不起會餓死他們。”

“那京師以外的官員呢?”溫體仁聽了崇禎皇帝那略帶威脅的話後,不再糾結這點,轉而問了另外一個問題。

“兩京十三省都搞起國企,等京師多培養一些人才後就派出去。當地官員的俸祿由當地解決,中央查賬,等以後再收歸中央。”鍾進衛想著現在只能多點開花,齊頭並進,才能在短時間內暴增利潤,就給了這個方案。

說實話,大明的官員不多,月薪也很低,所以就有了這個推廣的基礎。

溫體仁想了會,覺得這方案還是有可行性的,就不再問了。

但這時候,崇禎皇帝卻說話了:“鍾師傅,各地邊軍的軍餉也急需解決,有地方的軍餉已經拖欠幾個月了,這如何解決?”

前陣子,好不容易砸鍋賣鐵加抄家保定侯、京營提督以及兩個御史搞到的錢,暫時穩定了勤王軍的軍餉糧草問題而已。

但邊軍拖餉的問題,一直壓在崇禎皇帝的心底,還有全國各地賑災所需銀兩,也是一筆巨大的數目,都快逼得崇禎皇帝發瘋了。

現在為了反腐不得不給官員加薪,搞廉潔金,這是沒辦法的事。崇禎皇帝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所以鍾進衛在提這些措施的時候,他一直沒有反對。

崇禎皇帝原本是寄希望於國企利潤,銀行紙鈔這些,期望著有了利潤後能挪一部分出來,但按照鍾師傅這麼一安排,暫時肯定沒戲了。

現在看鐘進衛把這些加薪銀,廉潔金的出處搞得差不多了,就忍不住把心裡的擔心說了出來。

鍾進衛也覺得頭疼,大明朝處處缺錢,卻又處處需要錢。如果自己多記得一些金手指就好了。

這邊軍的軍餉是必須要解決的,鍾進衛對於這點的認識比崇禎皇帝和溫體仁的認識都要深,因為他知道,就是這些受過軍事訓練計程車卒因為活不下去了,最終參與到造反隊伍中去,才壯大了造反者的力量。

鍾進衛不是財神,也沒聚寶盆,不可能一下變出很多錢來的。

其實也不能說沒有,只是他身在局中,腦子就想著怎麼去生產東西來賺錢這條路,忘記了其他方面的來錢途徑。

崇禎皇帝等了一會,沒等到鍾進衛的答覆。然後他又看看溫體仁,見他也是一副愁眉苦臉的表情,知道首輔也沒有辦法變出錢來。

他心裡一煩躁,就火了,忍不住又有點變卦了,帶著一絲不負責任的態度說道:“要不朕咬咬牙,把這些貪官都辦了,抄了他們的家,就有錢了!”

崇禎皇帝說的這種做法之前已經論證過,是行不通的。鍾進衛和溫體仁聽到崇禎皇帝賭氣式的說法,都抬起頭來看過去,想分辨下皇上到底是真的想這麼幹了呢還是發洩下而已。

就在這個時候,殿外傳來急促腳步聲,有軍情急報。

鍾進衛和溫體仁互相看看,都有點擔心,現在的軍情基本上是十個訊息裡面有九個是壞訊息。

崇禎皇帝連忙讓內侍把軍情急報轉呈上來一看,有兩份奏章,一份是軍情急遞,另外一份是孫承宗的奏章。

崇禎皇帝連忙翻開看了起來,鍾進衛和溫體仁都沒有說話,一時之間,文華殿內變得靜悄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