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算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段時間後,皇太極臉色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走到門口,對親衛吩咐道:“馬上召集各位貝勒在崇政殿議事,說有要緊事,速速前來,不得推託。”
貝勒們剛進熱乎乎的被窩,又被皇太極叫了起來,不由得心裡暗自埋怨。
全部到齊後,皇太極把情況通報了一遍,不過,皇太極挖了一個坑,只是說蒙古朵顏各部對明國極為不滿,表示投靠我們大金,願意借道給我們,一起去明國發財。
大家既然沒有別的辦法,朕就決定繞道蒙古,從喜峰口入關發大財去。誰要是不去,就拿出更好的主意。本次發財行動,要全軍出動,在錦州前線留一部疑兵即可。
有人不幹了,說要是繞那麼遠的路過去,結果那邊明國的城市也像錦州一樣難啃,那到底是硬啃還是灰溜溜的撤回來。
皇太極當場表示:咱現在餘糧不多了,錦州又打不動,為了大金的生死存亡,繞道這麼遠攻擊明國,遇到難啃的骨頭,朕願意先率領自己的正黃旗、鑲黃旗先上,為大家趟出一條血路來。
大家還有沒有意見,如果沒有意見的話,回去各自發動本旗所有力量,準備發財了。
其餘人等一是因為沒有更好的主意,二則遇到困難皇太極表示自己先上了,三則各懷鬼胎,就沒有人反對,回家收拾東西去吧。
天聰三年十月,也即崇禎二年,皇太極讓范文程擬了一道聖旨,傳諭女真各部道:我們是好人,明國這個大惡人屢次欺負我們,大恨有七,萬般無奈興兵反抗,才有一席之地,我們是真心不想打,只想好好過日子,結果明國狗皇帝又自大不准我們立國。現在沒辦法了,只有再次反抗了,由捷徑入,破釜沉舟,誓不返斾。
要說地方偏僻不能立國的,那遼,金,元怎麼說?想當年明國的太祖不也只是一個和尚麼。僥倖得了天下,現在憑什麼就不讓我們立國,我以抱恨興師,恐不知者以為自強徵討。
好了,大家都知道出兵的原因了吧,那就收拾收拾家當,一起搶他娘去;後金集結了大約披甲三萬餘人,跟隨的餘丁三萬,隨軍廝卒(運送qiang劫到的財物,看守俘虜的奴隸)兩萬,共八萬餘人,號稱十萬大軍,借道蒙古朵顏部,開始偷襲明國。
十月二日從瀋陽出發,取道遼河套,往科爾沁方向出發,一路上叫齊了一大幫嘍囉,一起去發財。
但是,後金大軍行至喀喇沁青城地方宿營時,皇太極挖的坑開始起作用了,三貝勒莽古爾泰串通大貝勒代善,反對繼續進兵,力主班師回瀋陽。
當晚,他們來到皇太極帳前,下令諸貝勒大臣不準進帳,只由他與代善兩人單獨謁見皇太極,申明阻止大軍前進的理由:他們說,如此孤軍深入,離後方越來越遠,一旦不能攻入明廷腹地,糧草不濟,人馬俱疲,再想撤兵就來不及了;再者,即使真能攻入明地,也必遭致明軍的四面圍攻。到那時,恐怕連退路都沒有。
努爾哈赤留下的八王議政制度極大的束縛了皇太極的雄心,但因為先王所留,不好直接廢這狗屁制度,唯有先打擊其餘幾人的威望,讓女真子民知道這幾個人不堪當作領袖,只有我皇太極英明神武,這樣廢除八王議政制度才能有望成功。
當莽古爾泰和代善一掉到坑裡,皇太極馬上一臉激動的給所有貝勒大臣表示,目前大金形勢險惡,萬般無奈才有此決定,既然已經來了,朕不二話,為了大金,朕豁出去了,硬骨頭我先啃好了。大家都跟我後面,朕先上。
其實皇太極當大汗,莽古爾泰和代善一直不服氣,明裡暗裡都經常給皇太極使絆子,這次也不例外,也是在給皇太極挖坑,出發前不反對,到了快要開打的時候,來勸皇太極了,要是皇太極在這樣勞師動眾之後,真同意毛都沒有搶到,就拍拍屁股回去了,估計大汗的位置就沒有幾天可以坐了。
可惜皇太極沒上當,一番慷概激揚的演講,讓大家一致同意發財行動繼續。
十月二十七日凌晨,正當小冰河時期,天氣格外的冷,滴水成冰,大安口關東五里,龍池寨,寨門外面約莫四五十米處,潛伏著一群屬正黃旗的巴牙喇兵,伏在冰冷的地上一動不動,好像在自個家一樣。
領頭的是一個牛錄額真,叫舒穆祿,心裡在納悶著:先前幾個烽火臺裡面的明軍一個放哨的都沒有,全部躲在被窩裡睡覺,至死都不知道是誰幹的。但現在前面寨子裡面的哨兵這麼敬業,站那微弱的燈光下,看著外面,一動不動。難道真要強攻不成?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這夥巴牙喇兵絲毫沒有抱怨,撓癢,哈氣之類的動作,就跟石頭一樣靜止在那裡。
寨子裡的那個哨兵也還是一動不動,看來是和咱的巴牙喇一樣的兵,這個寨子不好對付啊!
最後,舒穆祿看看天色,離大汗交代的時間限制越來越近了,強攻就強攻吧,他決定了。
把手一揮,然後帶頭向前潛行,能前進多少算多少。
慢慢地,越來越近了,哨兵還是不動,看來是沒有發現。萬幸啊。隨著距離縮短的每一步,舒穆祿越來越緊張,希望不要被發現。
終於潛行到了寨門下面了,上面的哨兵還是沒有動靜。
舒穆祿看看潛行到寨門下面的手下越來越多,心裡淡定了。這個時候,就算發現也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