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舉薦徐大人出任工部尚書。原因有二,第一,徐大人推薦甘薯,能活人無數,是一份大功績;第二,徐大人對數學造詣頗深,工部所做之事都離不開數學,正是徐大人所擅長的,所以,就算沒水泥的功勞,也足以擔任工部尚書一職。”

徐光啟知道鍾進衛想推薦自己升官,不惜分出水泥功勞。但沒想現在親耳聽到了鍾進衛舉薦自己,不由一陣感動。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道:“朕知道徐卿的功勞,一直以來都在做實事,確實比一般官員更適合,但朕還想著讓徐卿出任教育部尚書。畢竟這塊內容在以前是禮部所管,由禮部左侍郎來接任更理所應當。不過聽鍾師傅說的也有道理,但要是徐卿接任了工部尚書,那誰來擔任教育部尚書一職呢?”

溫體仁在一邊聽的雲裡霧裡,什麼甘薯,什麼教育部尚書,見崇禎皇帝說完了話,就忍不住問了。

崇禎皇帝知道這些事情的辦理,是離不開他的。而且,對他也是信任有加,就讓鍾進衛給大明首輔講了事情的經過。

溫體仁一邊聽一邊想:皇上準備組建的新衙門是歷朝歷代未有之事,而且只要執行下去了,按照中興伯的描述,以後的朝局,大明以後的發展都將會是天翻地覆的,可以和隋唐新出科舉之事有的一比,甚至意義更是重大。這第一任教育部尚書,只要幹好了,必定名垂青史。

溫體仁想到這裡,就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臣為禮部尚書,教育萬民之事,原本就為臣的份內之事。今陛下如此重視教化,臣附議之,願為陛下分憂。再則,臣為大明首輔,兼任教育部尚書,可體現陛下重視之程度,令天下百官不敢不為之用命。”

崇禎皇帝想想,溫體仁說的有道理,看向鍾進衛,問道:“鍾師傅,覺得怎麼樣?”不知不覺之間,崇禎皇帝在用人方面已經依賴鍾進衛了。

鍾進衛覺得也挺好的,大明首輔來擔任新組建部門的頭,可以顯示朝廷的重視,讓底下的官員辦事能用心點,於是,鍾進衛點點頭,同意道:“臣附議。”

崇禎皇帝見鍾進衛沒意見,就對溫體仁說道:“溫閣老,教育部組建之後,還望你能用心辦好這件差事,朕期望甚高。”

溫體仁心中一喜:“是,陛下。”

崇禎皇帝見這事也有個著落,心裡高興,站起來對溫體仁說道:“准許原工部尚書告病還鄉,由內閣提名禮部左侍郎接任工部尚書一職。這事,你去操辦吧。”

“是,陛下。”溫體仁領命,心中暗自高興,過來報個事情,就把一個可能名垂千古的機會撈到手裡了。

接著崇禎皇帝轉向徐光啟道:“甘薯一事,由徐卿擬個奏章,列明諸項事宜,傳旨東南各省,提供各類甘薯種子,今年開展全國範圍試種,務必言明第一年試種不得佔用原有田地。”

“是,陛下。”徐光啟領命,心中也是高興,不但當初寫《甘薯疏》的目的今日如願,而且還連升兩級,成為正二品的工部尚書。更重要的是,自己推廣數學的心願被如此重視,將在全國推行。

崇禎皇帝說完後又轉向鍾進衛道:“鍾師傅,件件樁樁,都有你參與的功勞,朕現在先不賞,等你水泥燒製出來後,封侯酬之,可好?”

鍾進衛對做什麼官,整天埋在文書堆裡,和各種同僚打交道很不感冒。現在升升等級,然後有什麼想法了向皇上建議建議;以後沒事了去全國各地玩玩,那多美呢。所以對崇禎皇帝的安排沒有一點意見。

崇禎皇帝見鍾進衛一如既往地沒有一點權力之心,心裡很是高興,就又說道:“朕知你府內人丁新增,各項用度拮据,就給你一間鋪子,每日多點銀錢補貼府內開銷吧。”

鍾進衛也不客氣,一下都沒推辭,直接謝了。北京城的商鋪,那可是比普通住房還貴的資產,怎能不要。

文華殿內的幾個人都有所獲,當然,收穫最大的就是老闆,崇禎皇帝了。他抬頭看看殿外,發現已是將近午時,議起事情來,時間過得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