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數理化(第1/2頁)
章節報錯
“長遠的做法雖然麻煩,但是最穩定,綜合起來就是一句話,知識傳承,而後創新。”
鍾進衛先給崇禎皇帝一個總結,然後開始細說:“第一,開展全民教育,首先都要會讀書識字。這是基礎。只有這樣,經驗才容易累積,才容易傳承。”
全民教育這個事情,之前已經提過一回,而且崇禎皇帝已經答應從國企利潤中撥出教育經費。所以,這個沒有問題。
但在徐光啟聽來,卻是一個天大的訊息。他想插話,卻見鍾進衛在滔滔不絕,只好先忍住不說。
“第二,在全民進行基礎教育後,再進行細類教育,農民就專注學習農業類的知識;商人就學算賬,記賬;木匠就學木匠的知識;鐵匠就學習鐵匠的知識等等。”
鍾進衛知道這裡要強調下,就說道:“陛下,這些學習不是言傳身教,那樣知道的太少,萬一師傅有個好歹,很可能就來不及傳給徒弟。陛下可以想一下,如果上古以來,沒有發明文字。只靠言傳身教的,現在會是什麼樣子,由此可知知識透過文字來傳承的重要性。”
崇禎皇帝聽得點點頭,按照這個說法,能顯而易見地知道各類手藝透過文字傳承的必要性。
鍾進衛並沒有停下來讓崇禎皇帝發表意見,繼續說道:“另外,臣所指的是,這些學習是系統的學習,不但要傳授怎麼做好,而且還要知道為什麼這麼做。這些就必須去學堂才能學到,畢竟一個老農不可能懂那麼多。”
強調完這個內容後,鍾進衛就接回剛才的思路:“這個細類教育分階段,從基礎到複雜,每一個階段之後,就進行選拔,把裡面的佼佼者選取出來進行深造,學習更深奧的知識。如此反覆,最頂尖的那批人進入研究院進行研究,就事半功倍了。”
崇禎皇帝根據鍾進衛的描述想象起來,大明一億五千萬人中層層選拔出各行各業最頂尖的一部分人,然後出來做事,那會做出什麼樣的成就呢,真的很期待。
“好,等國營企業成立後,朕一定會抓全民教育。”崇禎皇帝答應鐘進衛。
“陛下,臣有一事。”徐光啟終於忍不住了,打斷了崇禎皇帝和鍾進衛的對話。
崇禎皇帝這才想起邊上還站了個禮部左侍郎,轉向他,笑著問他:“徐卿,你有何事?”
“陛下,如果在大明進行全民教育,臣懇請陛下加入數學這課。”徐光啟滿臉莊重,誠懇地請求道。
沒想徐光啟也會來湊熱鬧,崇禎皇帝很有興趣,問他道:“全民都學數學,徐卿的理由是什麼,說給朕聽聽。”
徐光啟在去年上《條議曆法修正歲差疏》的時候就想說了,但因為剛好遇到崇禎皇帝遇刺,就沒寫上,現在終於有機會說出來了:“是,陛下。”
接著,徐光啟就向崇禎皇帝分析起數學和其他科學的關係,數學在生產實踐中的作用。
“利用數學,可以計算日月無星的執行,從而推測晴雨水旱,此其一。”
“第二,精於度數,能造作機器,力小任重,製作各種機械,以供民用,以利民生。”
崇禎皇帝聽徐光啟說了兩點,覺得很有道理,就認真的聽了起來。
“第三,天下輿地,其南北東西,縱橫相距,紆直廣袤,山海原野,高深廣遠,都可以用數學方法測繪,道里尺寸,悉無謬誤。”
徐光啟看崇禎皇帝在認真聽著,就說得更起勁了:“第四,數學可以用於兵家營陣器械及築治城臺等,精於其法,有裨邊計。”
鍾進衛見徐光啟就一個數學就說了這麼多好處,比自己說的頭頭是道,暗道慚愧,也在一邊認真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