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永平(第1/2頁)
章節報錯
對於建虜會來攻打永平,駐永平的大明官員都心裡有數。
一是建虜就在京畿之地遊蕩,不小心就能過來;二是統領京畿之地勤王軍的孫承宗孫閣老,已派快馬到各處進行過警告。
老百姓不管貧窮還是富裕,都紛紛往堅城裡擁,期望著能有個依靠,逃過這一劫。所以永平把守的人力財力並不缺。
駐永平最高軍事長官是永平兵備道鄭國昌,這日,他收到一個好訊息,正在衙門和永平府知府張鳳奇,戶部員外郎陳此心,左參議白養粹驗收建虜首級,一共有五十個之多。
雖然最終發現這些首級不是正宗的建虜首級,而是蒙古韃子的首級,但在這明軍普遍大敗之餘,有這麼一個勝利,鄭國昌很是高興。
他給送首級來的劉武說道:“你回去告訴劉參將,讓他放心,他的功勞一定會如實稟告給皇上的。至於賞賜,眼下不是時候,等建虜退出關外,皇上自會論功行賞的。”
劉武本來也就沒想能從永平拿到獎賞,只是奉了自家參將之命,前來報功而已。
現在完成了任務,就告辭鄭國昌準備趕回去。
白養粹想著萬一建虜前來攻打永平,城內沒有勇將可用,而劉參將卻能殺掉如此之多的韃子,是個依仗。
想到這裡,他把劉武給喊住了,問他道:“劉參將現在在哪,可否讓他前來協助防守永平城?”
陳此心一聽,正合心意,連忙附和。
“回參政的話,將軍本在太平寨一帶協防建虜,因建虜已轉向山海關而來,奉孫本兵之命正回防山海關,小的與將軍在建昌營一帶分手,此時將軍怕是到劉家口了。”劉武一抱拳躬身回答道。
白養粹和陳此心一聽,很是失望,但又不敢讓劉參將違背孫承宗的命令,只好作罷。
劉武於是告別幾位大人去追趕自家主將,沒想剛出城門就望見黑壓壓的建虜蜂擁而來,無奈只好退回城裡,不得出。
接下來的事情發展,就和遵化一樣,同樣是堅城,同樣是重兵把守之地,同樣是深夜漢奸內應開城,接應建虜攻佔了永平城。
兵備道鄭國昌,永平府知府張鳳奇戰死,戶部員外郎陳此心,左參議白養粹投降建虜。
和遵化不一樣的是,建虜沒有展開屠城,因為皇太極事先有嚴令。
也不是皇太極忽然大發慈悲,而是他準備把永平作為關內的一顆釘子使用,變為自己的城池,所以沒有實施三光政策。還令降官陳此心和白養粹在第二日一早組織全城百姓迎接自己,展示大金大汗的威嚴和親民,收買人心。
白養粹和陳此心商量好工作安排後,白養粹還建議剃髮相迎,以討好奴酋皇太極。陳此心猶豫了片刻,後來一想身在刀板上,不想死的話,就只有答應了。
陳此心深夜忙完後,回住處,被躲藏著的劉武制住。劉武恨他投敵,欲殺之。
陳此心為活命投敵,但不甘心剃髮。現在要被劉武當漢奸殺,連忙求饒,告知劉武說只是權宜之計,正想法子逃出永平城。
陳此心終究是大明高官,劉武一個小小參將親兵還是沒下得了手,又聽說明日一早要組織全城百姓迎接奴酋。於是心生一計,對陳此心道:“大人,小的懂虜語,明日一早咱們裝扮成韃子逃出城外,或許可行。”
陳此心一聽大喜,只要有活路,他真心不想給建虜做事。可一想,又發愁道:“可咱們沒有建虜衣服,這可如何是好?”
劉武已放開陳此心,見他發愁這個,倒不在意,對陳此心一抱拳道:“大人休慌,小的對建虜知之甚深,雖有令不得屠城,但必有韃子會出來禍害百姓。待我去去就來。”
陳此心有點不放心,但劉武已潛出門去,只好作罷,回房收拾金銀珠寶。
他知道扮成建虜逃走,肯定是帶不走家屬。幸虧韃子不屠城,就吩咐家人等他走之後混進百姓家以圖安全,等自己帶明軍殺回來後再救他們。
再說劉武,本身是闖過刀山,下過火海的漢子,又和建虜生活過多年,對建虜的習性瞭如指掌。很快找到幾個落單地在禍害百姓的建虜,殺了剝衣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