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鍾進衛看崇禎皇帝聽王承恩的稟報後如此暴怒,就知道不用自己操心了,那兩個主事之人不會有好結果。然後心思一轉,就轉到對這件事的經驗教訓總結和後續處理上去了。

崇禎皇帝點點頭,京營竟然如此糜爛,自然不可再用,重整京營就在所難免了。

“這是第一點,臣想的第二點是,京營整頓最好在趕走或擊敗京畿之地的建虜之後馬上開始。可以借雲集京畿的勤王軍,壓制京營可能存在的抵制。”鍾進衛說了整頓京營的時機。

“鍾師傅考慮的是,朕也是這麼想的。”

“第三,重建的京營,可以分幾部分來組成。趁機調勤王軍中的精銳為京營,將領替換為陛下信任之人即可。一來這部分京營就可以隨時使用,以防不測;二來可以稍微削弱各地總兵手中的兵權,以免坐大不好控制。”

鍾進衛之所以這麼說,是後世在網上看到過京營的組成,就有抽調精銳邊軍的先例。說削權主要是指遼東軍閥的兵權,免得擔心其勢力太大而不能動。提出這個建議,鍾進衛主要還是根據歷史教訓而得來的。

崇禎皇帝聽了,想了想,把將領換了,底下各部邊軍互相打亂,再收其軍心,未嘗不是迅速成立京營的辦法,就點了點頭。

“第四,陛下不妨趁此機會建新軍,打造天下第一強軍。”

“如何打造,何為天下第一強軍?”崇禎皇帝一聽,連忙問道。

“陛下,臣以為的強軍,兵卒為強壯有紀律,各級將領為有實戰經驗和理論經驗,輔以各色火器,配以軍需官制度。當然,臣來自後世,並沒有實踐過,可能只是紙上談兵而已。”鍾進衛說起這個,還總歸是心虛,趕緊先表明自己的缺點,給崇禎皇帝打打預防針。

鍾進衛所言聽著好像不錯,但一切還是要看實際結果,況且鍾進衛自己也沒底氣。兵者,國之大事,非同兒戲。崇禎皇帝雖然百分之百的信任鍾進衛,但如此重大之事,心裡也沒譜。

鍾進衛看崇禎皇帝也皺著眉頭,在仔細的考慮這個事情。忽然想到一個辦法,就給崇禎皇帝提建議道:“陛下,對於此事,臣有個提議,不知是否可以。”

“鍾師傅,你就不要和朕客氣了,有什麼事情就直接跟朕說就是了。”崇禎皇帝見鍾進衛有主意,又遮遮掩掩地,就有點不滿地批評鍾進衛。

“陛下,是這樣的,臣在大學期間,就是臣二十來歲時候,接受過四百年後的軍事訓練,知道一點練兵之法,也知道一些後世的戰法和戰爭發展趨勢。”

鍾進衛看崇禎皇帝在認真的聽著,就說出了自己的目的:“所以臣想先看看這古代戰爭,在戰爭中體驗下。然後陛下給臣一支小部隊的名額,由臣按剛才所說之法來練兵。練成之後,再和其他部隊進行實戰演練,一決高下,由此判斷剛才所說之法是否可用,陛下,您看此法可行麼?”

崇禎皇帝聽得連連點頭,這方法好,就算有問題,也不會傷筋動骨。要萬一按照此法真練出了天下第一強軍,那麼再推廣開來,大明豈不無敵於天下。

等鍾進衛一說完,崇禎皇帝馬上就答應了鍾進衛的要求。

能帶一支軍隊,聽自己指揮殺敵,怕是每個男兒的夢想吧,鍾進衛看崇禎皇帝答應自己的要求,心裡很是高興。

這麼做,把風險降低到最小,萬一失敗,責任也小。鍾進衛暗自想道。

想到這裡,鍾進衛就把這節揭過不提,繼續剛才的話題:“第五,臣想之前的一條龍政策,還欠妥當。”

崇禎皇帝是很在意鍾進衛之前所提議的一條龍計劃的,此計劃也正在一步步的推進中。現在聽鍾進衛說還欠妥當,崇禎皇帝不由緊張起來,連忙問道:“鍾師傅,有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