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今年不一樣,建虜還在京畿之地留戀不走;城外勤王大軍雲集整訓;文武百官一早就上衙公幹;鞭炮聲更是沒有聽到一聲,京師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平常。

中興伯爵府在大年初一就變得冷清了,七、八個年輕人都被帶到東廠去集訓,鍾進衛帶著六個東廠護衛隨同一早就來傳旨的中官一起前往紫禁城。

崇禎皇帝顯然很在意水泥這個東西,早早地把鍾進衛叫了來。君臣之間稍微寒暄了下,就開始幹正事了。

本來是想讓京營派軍隊來擔任保密工作的,但現在崇禎皇帝已經知道京營不可靠。就讓東廠和錦衣衛各撥一部分人來做保密工作,這樣互相監督,更讓人放心。

崇禎皇帝又讓王承恩派一個可靠的宦官前去協助鍾進衛辦事,王承恩自然把自己得意的乾兒子,鍾進衛熟悉的安貴義派了過來,蹭點功勞可以升級。

東廠的番役是一個錢姓檔頭帶隊,錦衣衛則是一個馬姓百戶帶隊。一起隨著鍾進衛,浩浩蕩蕩前往京師官辦陶瓷廠。

等他們到達陶瓷廠的時候,已是近午時分。沒想不但主管陶瓷廠的工部主事不在,而且那工部主事手下吏員也沒有多少人在場。

鍾進衛搖搖頭,這些人不可能都有事請假吧,顯然是不盡職。

在場的幾個吏員一見大年初一就這麼大排場,知道有要緊事。一方面趕緊派人去找其他人,一方面就伺候在鍾進衛身邊周旋著。

鍾進衛也不廢話,直接讓他們找來匠人瞭解情況。

沒想結果又是讓他吃了一驚,這麼大一個陶瓷廠,就來了二十來個匠人,而且大部分還是上了年紀的。

一邊的吏員解釋陶瓷廠效益不好,廠子都要倒閉,許多能跑的匠人都逃了,就剩下這些。現在皇宮的瓷器都是景德鎮那邊提供的,這邊基本只是打打醬油而已。

鍾進衛知道一點明末的匠人多有逃亡,沒想京師這邊也是這個情況。這種情況不是一時能改過來的,鍾進衛也沒精力管,自己還是先把水泥燒出來再說。

在匠人的指點下,選中了一個溫度最高的窯。鍾進衛參觀了下,發現這個窯爐是分成兩部分,薪柴放在下面獨立的燃燒室中,燒出的火碰到封閉的圓型窯頂後回捲下來,再加熱上一層成品室的原料,據說這樣能鍛燒出乾淨的好瓷器,俗名為“倒焰爐”。

鍾進衛不清楚這個倒焰爐的溫度到底能達到多少,先試了再說吧。

鍾進衛先對他們說:“我要做一個東西,只要能做出來,所有參與的人都重重有賞,嗯...”

鍾進衛不清楚行情,一下不知道賞多少比較妥當。看到這些匠人穿著破爛衣服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靈機一動,說道:“所有人都吃得飽,穿得暖。”說完之後,鍾進衛心裡暗暗想著自己這個條件是不是太低了點。

有一個估摸四五十歲的匠人,像是一個領頭的,提了膽子問鍾進衛道:“大人,此言當真?我們飯量很大的。”

讓人幹活,總要吃飽肚子吧,這是常識。這個匠人說這個話,不是開玩笑麼。鍾進衛看他的神情,卻又不像。心裡一下明白了,肯定是他們以前一直吃不飽,穿不暖,而不是自己剛才以為的不幹活的時候可能吃不飽。

鍾進衛想到這裡,點點頭道:“當然,你們還有什麼要求,儘管提,我能滿足的都滿足。不過,只要參與了這個活,就不能再隨便出去了,要保密的。想參與的,就舉手。”

結果大出鍾進衛的意料,竟然二十多個人,只有一個人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