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的這個話可能藏在心裡,一直沒能跟人述說,有點憋的慌。現在終於有一個合適的聽眾,就爆發出來了:“就是因為有人掌握了廠衛,隔絕了皇帝,在宮內翻雲覆雨,讓皇兄絕了子嗣!”

聽崇禎皇帝這麼一說,鍾進衛隱隱有了點印象。

“不但如此,還從宮外找了幾個孕婦進來,想偽裝成皇兄子嗣,從而達到其篡奪大明江山的目的!”崇禎皇帝一股腦的把長期悶在心裡的恐懼和憤怒倒了出來。

“還有,朕初入宮等登大寶的時候,危機四伏,命懸一線,虧得皇嫂提醒,沒有吃宮裡的食物,而吃自己偷偷帶進宮來的餅。”

“鍾師傅,你說,朕還敢再把廠衛放出來麼?”崇禎皇帝就盯著鍾進衛問道。

鍾進衛低頭想了一會,然後抬頭坦然的看著崇禎皇帝道:“陛下,咱們總不能因為有一次吃飯嗆到了就不再吃飯了吧?”

崇禎皇帝本來以為鍾進衛聽了自己的一番話之後,會贊同自己的做法。沒想鍾進衛卻說自己因咽廢食,不由得一怔。

“陛下,您剛才說的主要是兩個問題,您看臣說得對不對?”鍾進衛誠懇地說道。

崇禎皇帝說出了心中藏著的想法後,心情舒坦了一點。他對鍾進衛點點頭,想看看鐘進衛有什麼樣的說法。

“第一,廠衛確實厲害,能偵緝到細微,明察秋毫不為過,是吧?”

“是的。”

“第二,掌握了廠衛的人,權勢極大,很可能會影響到皇權,是不是?”現代人沒有那種浸在骨子裡的畏懼,加上鍾進衛的性格以及與崇禎皇帝的關係,說話說得毫無顧忌。

“這正是朕擔心的!”崇禎皇帝絲毫不以為意,坦然道。

“陛下,咱們不能因為刀子太鋒利就不用了。可以想個法子不讓刀子傷害到自己,那麼鋒利的刀子,對上敵人,不就很好用了麼?”

崇禎皇帝其實也是因為自己在成長的經歷中,實在被廠衛給嚇到了,然後又經過文臣的慫恿,才把廠衛給禁足了,不敢使用。

現在做了兩年多的皇帝,膽量心態都已和最初之時有所不同,鍾進衛又給他細細分析,仔細想想,好像覺得自己是有點防範過頭。

鍾進衛看崇禎皇帝的神情緩和下來,知道自己說的話有效果,就繼續說道:“陛下,咱們明著說好了。您說的其實就是魏忠賢吧。”

崇禎皇帝點點頭。

“魏忠賢之所以能成為這麼一個權臣,號稱九千歲,就是因為天啟皇帝太信任他,給他的權力太大,其掌握了東廠和錦衣衛,這兩個部門。還是宮裡的太監第一人,因此沒有人再能制約他,並不是說東廠和錦衣衛本身有問題。”

崇禎皇帝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只是看著鍾進衛。

“魏忠賢的權力來自於天啟皇帝,魏忠賢有劣跡的時候,肯定有忠於皇上的人想告他,或者他的對頭,想取代他的,也想告他。但天啟皇帝也不調查,只是信任魏忠賢,把那些人給處理,或者之後被魏忠賢報復掉,天長日久,就變成宮裡除了皇帝之外的第一人了。因此,他能瞞著皇上,在宮裡胡作非為。”

“但是,和天啟皇帝不一樣,臣相信陛下,勤於政事,非宦官所能隨便糊弄。”這是實話,雖然好像說他哥不是,但崇禎皇帝聽著很順耳。

“另外,陛下可以採取一定的手段,來防止出現宮內的大權集中在一個人身上。”

這種平衡的手段,只要帝王的智力,情商正常,一般都會。所以,崇禎皇帝點點頭表示同意。

“陛下,基於以上的原因,臣有幾點建議。”鍾進衛說完看著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點點頭:“鍾師傅,有話儘管直言。”

“第一,東廠和錦衣衛不能受同一個人統管,臣知道東廠有一個職能就是監督錦衣衛,這樣一來,無形中東廠廠公的地位就比錦衣衛指揮使高了,不利於平衡。因此需要東廠廠公和錦衣衛指揮使要並重,分別直接聽命於陛下。”鍾進衛後世在網上看過資料,知道因為皇帝更相信宦官,才有東廠的地位比錦衣衛還高的情況產生。

“第二,東廠廠公和錦衣衛指揮使要多少年一換,比如五年,十年。這樣,可以防止其專權,與信任不信任廠公和指揮使沒有關係。臣知道有的皇帝也會主動撤換東廠廠公或錦衣衛指揮使,但那基本都是信任程度降低的時候或者皇權受到威脅的時候才會這麼做。臣所說的約定好了期限就換,對皇上還是對東廠廠公或錦衣衛指揮使本人,都有好處。因為可以避免君臣相疑,也避免權臣的產生。”

這種制度的優越性,崇禎皇帝還是第一次聽說,覺得很新鮮。

“第三,東廠廠公不能兼任宮裡的主要職位,防止其在宮內外一言堂。”

崇禎皇帝聽到這裡,腦海中馬上想到:東廠廠公,司禮監秉筆太監,御馬監掌印太監等職位不能由同一個人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