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汰兵完成(第1/2頁)
章節報錯
天色將近日落之時,排隊的人終於伺候完了。二十多萬人,就這麼快發完路費,多虧了盧象升事先周密的安排以及有充足的大名府人員可以調配。
這個時候,孫承宗親兵帶領著一大群大名府人員搬來了各部軍營空閒出來的營帳,開始給還留在汰兵集合地的人分發。
留下來的汰兵大概還有六、七萬人,比預想的要少。
原因可能有兩個,一個是中國人的戀家情節,有機會歸去了,就再不肯留這裡,何況是要過年了呢。就算是去曾經家所在地方的廢墟上轉轉,也是好的。第二個原因是對於朝廷官員的不信任,怕留在這裡又出什麼么蛾子。
孫承宗人老成精,把這兩個原因大致解釋給鍾進衛聽,然後又對盧象升說道:“九臺,還要麻煩你們大名府一天,明天估計就可以走了,你的兵丁也還趕得及回去過年。”
盧象升連稱不敢當,順便把屬下剛報過來的數字給孫承宗彙報了:“本兵,目前還留在營地,待朝廷安置的有六萬三千一百五十六人。”
孫承宗點點頭道:“好,那我和監軍就先回中軍帳,給皇上寫奏章,彙報下今天的汰兵情況。”
然後孫承宗就和鍾進衛騎馬離開了汰兵集合點,回中軍帳去了。
回到中軍帳後,寫完奏章,監軍照樣進行簽字,還是讓東廠王鵬送往京師。畢竟,剩下的汰兵也得儘快處理掉的。王鵬這位能打的漢子,這次跟鍾進衛出來,無奈的充當了跑腿的信使了。
忙完了一切後,鍾進衛回到自己的營帳,才發現這裡還有一個人等著自己安置。
李老四見到鍾進衛過來,想起身行禮,卻又礙於屁股疼痛,起不來。
鍾進衛也不在乎這些虛禮,讓他趴著別動。
跟李老四聊了會天,瞭解了下李老四的情況,知道他光棍一個,處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境界,就安慰了他幾句,順便表揚了下他的義氣,然後讓他好好養傷。
在李老四的千恩萬謝中,鍾進衛回到自己的營帳,躺在床上休息,然後,想著今天的事情。
每天睡前都總結下當天的情況,然後想想明天要做的事情。這是鍾進衛的一個習慣,在上學的時候保留下來的,很有用。
他想著汰兵這個事情,也算是各種因素湊到了一起,才順利得以完成。
如果關寧軍不是騎兵,恐怕威懾不了其他將爺;如果祖大壽不是有先跑的案例而惶恐,恐怕也不會如此配合;如果自己沒有來到這個世上,恐怕汰兵也不會有這個效果;還有,建虜,老天爺都沒有來搗亂,這其實也是重要因素,這些只要有一個出現問題,就不會有現在這個汰兵結果。
有的時候,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像明王朝的滅亡,也是各種不利因素湊到了一起的結果。
老天爺把自己穿越到了明末這個時候,看來也是不想看到中華大陸沉淪到幾百年的黑暗之中吧,鍾進衛想道。
這次的汰兵也有幾個地方要注意。第一,汰兵數量如此之多,說明大明軍隊的腐敗程度之深,靠舊制怕是難以挽回了。像歷史上盧象升這樣與兵同甘共苦的將領好像也只有他一個,太不靠譜了,只有靠軍制改革來挽救大明軍隊。對了,秦良玉的白桿兵也是一支強軍,不過這是土司私兵,自然沒可能自己吃自己的空餉。對大明正規軍,沒有借籤的地方。
第二,中央一定要有一支強有力的軍隊作為威懾,這次是湊巧靠了關寧軍,下次呢,恐怕不會有這麼好的機會了。一定要建議崇禎皇帝重新編練京師三大營才行。時間越早越好,早點完成,就能早點威懾其他軍隊進行軍制革新。
想完了這些又想起孫承宗說的快要過年的事,恐怕今年是過不成了,那些建虜韃子至今還在禍害京畿之地的百姓,朝廷救災都救不過來,那還能慶賀新年啊!
鍾進衛想著想著,進入了夢鄉,尋他的阿奇去了。
第二天早上,鍾進衛和孫承宗在汰兵集合地視察汰兵的情況,並且讓人把多餘出來不多的營帳送往京師城裡的王恭廠難民營,那邊的百姓也急需這些營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