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義捐(第2/2頁)
章節報錯
最後還是月兒姑娘拿定了主意,讓小柯去請老鴇過來。
迎春樓的老鴇,是個中年婦女,一看就是一個很精明的人,此時卻帶著一絲疑惑走進了月兒姑娘的房間,大清早的,會有什麼事情呢。
等到弄清楚了月兒姑娘請她過來的原因之後,愣了片刻,然後馬上就同意了月兒姑娘的要求,另外還表示,迎春樓作為一個有節操,富有同情心的煙花之地,也要出一份綿薄之力,要捐一百兩紋銀。同時派出護院打手,護送月兒姑娘們前往王恭廠捐款。
房間裡的姑娘們見老鴇有如此的同情心,先是好奇,然後紛紛表示能在如此善良的媽媽手下,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很快,迎春樓的捐款隊伍就出發了。
最前面一輛車的情況是,一個打手,舉著“捐款”的牌子坐在最前面,後面位置,有一個大鼓固定著,一個打手負責敲鼓。這輛車子的最後面,背對著車頭坐著一夥迎春樓的樂師,吹著嗩吶等樂器。
第二輛車,是捐款的姑娘們。
第三輛車,還是一群打手,拉著橫幅,上寫“迎春樓及姑娘們義捐三百六十六兩紋銀”。
在出門之前,老鴇還特意囑咐了第一輛駕車的人,讓他帶著車隊,多繞點路。
月兒姑娘在這個時候,才明白了老鴇的用意。有點無語,但回頭一想,自己的用意,不也實現了麼。於是,心裡也就釋然了。
那夥公子哥們在一邊從頭看到尾,直到捐款車隊離開迎春樓,才緩過神來。
這些人,有的連道倒黴,早知道就不說了,這下沒樂子了。
有的人說換一家不就得了,那還沒有樂子。
但也有幾個若有所思,告辭了同伴,回家去了。
妓院基本都是在一條街上的,迎春樓的這份動靜,驚動了其它妓院。
能開在京師的老鴇都不是笨人,一見迎春樓的陣勢,頓時明白了用意。也不甘落後,紛紛做出了相應的行動。
一時之間,京師的很多人都被街上的喧鬧驚動了,紛紛出來看熱鬧。
明白了原委後,有罵作秀的,也有罵不要臉的,當然,也有佩服的,慚愧的,不一而足。
這也影響到了一些比較富裕人家觀點的轉變,總不能比風塵女子還不如吧,也準備捐點東西。
沉靜的京師一下熱鬧了起來。
王恭廠的吏員,看著登記簿上面寥寥無幾的幾行文字,有點嘆氣,也有點無奈。
本身就是朝廷該管的事,讓老百姓來做,老百姓會樂意麼?這不,一共才來了幾個人。就這麼點東西,夠幾個難民過冬啊!
正當他們為這些難民哀嘆的時候,聽到了遠處傳來鑼鼓喧天的聲音。
一時之間,吏員,兵丁,難民營裡面的難民,還有屋裡的御史,都被驚動了,紛紛往聲音傳來的方向看過去。出了什麼事了?
很快的,隊伍出現在他們眼前,這個時候,已經形成了浩浩蕩蕩的一支車隊,各種樂器,標語都有。
難民營這邊的人根本不用猜他們的來意,因為全寫那橫幅上了。
兩個御史相對無語,終於盼來了捐款的人,結果卻是如此身份之人。
難民們卻不是這個想法,在他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生死掙扎的時候,伸手幫了他們一把的,不管他們是什麼身份,都是感激的。中國人不就傳承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思想麼!難道還有哪位聽到過這句話有限制條件,一定要有什麼樣的身份才要感恩?
很快,這麼大的動靜,被剛放出籠子的東廠番子調查清了原委,一份報告送到了崇禎皇帝的案頭。
以此紀念明末那些節操比有些讀書人高得多的風塵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