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公孫藏墨(第2/4頁)
章節報錯
胡蘭看著她,微微張嘴,“為什麼?”
“因為在這件事上,你想要什麼回答,先生就會給你什麼回答。”曲紅綃說。
這句話蘊含著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曲紅綃自己也無法去作出更多的解讀,但她覺得這是極大的可能。
秦三月覺得氣氛有些不對,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帶著玩笑性質的話題,怎麼說著說著突然有些嚴肅起來。雖然覺得不太合理,但是她並沒有去點破,而是陷入了思考當中。她想問題向來想得比較全面,從曲紅綃的態度與她所說話的內容看來,她猜測可能是曲紅綃從先生那裡知道了些什麼,但是選擇了隱瞞。
她沒有去問,將自己的思考放在心裡頭。她覺得如果真的是自己猜想的那般,那麼選擇隱瞞應該也是有著理由的。
之後的話題裡,秦三月便岔開這件事,把她們的思緒轉移開來。
胡蘭雖然很在意這件事,但不是多愁善感的人,即便真的是很煩悶,到一定程度後也只會放進心裡,由著時間去排解,實在是難以排解,她才會傾吐出來。而當她把煩惱之事全都收起來了後,很快就會恢復到本來的樣子。
從朝天商行洞府區離開後,經過縮地成寸陣法,她們來到了大麴湖。大麴湖位於百家城正西邊,中間還隔著許多湖泊和島嶼,是七大家之一的公孫家所在之地。這拜訪大家的第一趟,便是公孫家。曲紅綃沒有依據各大家族的層次給自己的拜訪定個順序,隨隨便便挑著來,只要是那七大家就行了。
大麴湖的風景並不算多好,偌大一個湖泊只有一個孤零零的島嶼在上面,島嶼上滿滿的建築物,像是一座修在湖上的小鎮。而那一整片,便是公孫家了。
早在曲紅綃剛進入北國之境的時候,差不多各大家就知道她要到了,提前便做了一些準備。所以,當曲紅綃三人剛走到大麴湖邊上時,一名身著束身儒衫的青年便划著船從霧氣裡出來到了他們面前來。
“小生公孫禮,受家主公孫如意之令,特來迎接曲姑娘。”
公孫禮的模樣是溫和儒生的模樣,恭行言語之間如他的名,盡了禮。比較有特點的便是,他右眼上的眉毛是白色的,與左眼的黑眉形成的反差很強烈,但他身上的氣息沖淡了這種反差,看上去也還和諧。
曲紅綃沒有在意這樣的迎接方式,她知道公孫家一向家風平淡,不喜浮誇,讓公孫禮這個家族這一代的代表人物來迎接便是盡了最大的禮數了,而且也是比較周到的考慮,畢竟公孫禮是同輩人。她開口說:“她們兩個是我的師妹,這次與我同行。”
公孫禮聽來微微一愣,他可沒聽過曲紅綃還有師妹啊,稍稍一想便將其當做不是不同門的同系師妹吧。他將目光轉在胡蘭和秦三月身上,略微掃視一番。秦三月他沒有感覺到什麼特殊的,倒是在胡蘭身上分明地感受到了熟悉的氣息,一股書卷氣。感受到這股書卷氣後,他很確信,不是跟著頗有造詣的教書先生,或者不是有著相當了得的文運的話,應當不會有著這種層次的書卷氣。
這股書卷氣讓他有些懷疑胡蘭的身份。他沒有把心思表現在臉上,笑道:“請三位上船,家主已在等候。”
胡蘭看了看曲紅綃,以神念問:“我到時候是不是該在一旁不說話就是了?”
曲紅綃回應:“不用拘謹,想說話便說。”
胡蘭點點頭。
秦三月只是憑著御靈之力的感應,便能感受到胡蘭和曲紅綃之間的神念溝通,也跟著點了點頭。
然後三人便上了船。
船不大,甚至說有些小,像是普通的小漁船,但是格外地問,站在上面如履平地。
公孫禮輕悠悠地划著船,“曲姑娘來得挺早的,離著大潮還有二十天,很多大勢力都還沒來。”
曲紅綃開口說:“我自己想早點來,不代表駝鈴山的態度,只不過身為行者,進了神秀湖,便先行拜訪,過些時候,應該還會有其他道家的人來。”
“曲姑娘知道會有那些道家人物前來嗎?”
曲紅綃搖頭,“不知道。”
公孫禮點頭,然後笑了笑,氣息很平和,如同溫玉,“在家裡讀書時,到外面拜學時常常聽聞曲姑娘的事蹟,如同神傳,頗感風姿,本以為應當是冷酷凌厲之人,如今一見,倒是覺得很平和。”
曲紅綃說:“拋開身份,我也只是個普通的尋道之人,與其他人無兩樣。”
“若是曲姑娘你都自認普通,那我等怕不是隻能說慘淡了。”公孫禮打趣道。
曲紅綃說:“不必誇我,也不必妄自菲薄。”
公孫禮笑著點點頭,然後加快了搖漿的速度。經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接觸,他明確了一件事,曲紅綃或許要比傳聞中更厲害。在許多的傳聞之中,總是能直觀地感受到曲紅綃戰鬥能力、悟道本事的強大,而在性格、為人處世上便是冷漠、孤高的。但現在看來,似乎並不是那樣,不是一頭尖的孤冷,而是更難以讓人去琢磨的“普通”,沒有優點,也沒有缺點。硬要說個不普通的話,就只是她的性子有些清淡。
公孫禮始終明白一個道理,一個性格鮮明的人要比一個性格不鮮明的人好相處、應對的多。
他不是個話多的人,更多的事情喜歡放在心裡去思考,一路思考著,輕舟便過了大麴湖,停靠在水排上。
“曲姑娘,到公孫家了。雖然名字是個家,但我們本家人喜歡把這個地方叫公孫鎮。”公孫禮先行從小船上下來,用繩子綁好。
曲紅綃三人從船上下來,向前面望去。就像公孫禮說的那樣,這個地方真的像是一個鎮子,不論是佈局還是建築風格都很像。一條青石板路從這湖邊延展上去,路旁皆是黑白兩種色調的瓦房和平房,絕大多數的建築都不超過兩層樓。看著這樣的地方,會有一種下一刻便有人牽著一條牛走過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