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龍對骨龍(第2/2頁)
章節報錯
羽山這常年陽光照不到,靠燭龍嘴裡含著的一支蠟燭照明,因而鯀的遺體三年不腐。天帝惟恐鯀會復生找自己報復扯皮,真實性一不做二不休,派了人個名叫“吳刀“的神,拿著寶刀下界啐鯀之屍。
當吳刀剖開鯀的肚腹時,突然從裡邊咎出一條虯龍,長著一對尖而鋒利的角,在附近的山坡上翻騰跳躍了幾下,頓時成了一條大龍,它就是鯀的兒子禹。
說也奇怪,禹出生之後,鯀的身子就滾下羽淵,化成了一條蛟龍時時“揚須振鱗,橫修波之上“。
禹繼承父志,終於降服了洪水,獲得了萬民的敬仰,後來,年邁的舜順乎民意,把王位禪讓給了禹,禹就成了夏朝的開國君主,這可能也是“皇帝是真龍天子“的歷史依據之一。
當然,這只是傳說而已,具體黃帝和龍有什麼關係,或者說到過仙界沒有都無處考證,但是透過軒轅冢中的黃帝靈魂就知道這些傳說並非空穴來風,黃帝的強大那是不容置疑的。
眼前的五爪金龍雖然只是一種法術的虛幻,但是那活靈活現的模樣跟心中所想的龍大同小異,龍的傳說雖然多,但是有沒有人見過根本就不知道。
眼前這條龍,生雙翅,鱗身脊棘,頭大而長,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齒利,前額突起,頸細腹大,尾尖長,五肢強壯,宛如一隻披著金甲生翅的揚子鱷。
龍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額表示聰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長壽;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現威嚴;魔爪表現勇猛;劍眉象徵英武;獅鼻復象徵寶貴;金魚尾象徵靈活;馬齒象徵勤勞和善良等。
天安門前石華表的雲龍、山東曲阜孔子廟的盤雲龍石柱、故宮龍床等都是歷史上皇權的標記。
而鳳鳥卻更多世俗的人情味,較少神性。古話稱“有鳳來儀“、“鳳凰于飛“,這種理想的靈禽歷來被當作吉祥幸福的化身,並且還象徵著美滿的愛情。
“龍鳳呈祥”的主題在宮廷藝術中比較滸,龍則表示皇帝,鳳則作為女性后妃的象徵。
今天,龍鳳的圖案已和千萬人民藝術創造熱情重新結合,在建築、雕塑、繪畫和工藝美術等領域獲得了無限的藝術生命。
就在此時,五爪金龍好似感受到眾人的膜拜,一聲清越的龍吟聲響起,帶著傲然一個閃身已經來到骨龍頭頂,接著就是一爪子拍向骨龍頭顱。
林宇身後的眾人再次目瞪口呆,這麼一條小龍居然主動攻擊龐大的骨龍,這不是找死嗎?再說這龍不都是同類嗎,怎麼還自相殘殺?
其實不然,龍這種神話中的生物等級制度格外森嚴,先不說這骨龍是不是真正的龍,就算是真正的龍在金龍面前也是提鞋都不夠格,再說龍是一種高傲的生物,既然來到這裡不論成敗都會主動出擊,這是它們一種發自骨子裡的傲。
在漢語中,龍、蟲是相對的,蟲者何物,蛇也。蛇又稱長蟲,隨處可見,種類繁多,稀鬆平常,不足為奇,不足為貴。
“龍蛇混雜”即是說好東西和壞東西混在一起,很難辨別。這是從生物學上解釋不通的現象龍的原型,或者說龍的基本生理牲是蛇,龍和蛇不說是兄弟,起碼也是同宗族(蛇的美稱也是“龍”)。
但龍一旦與蛇分家,則對蛇不悄一顧,甚至為了表示自己與蛇不可同日而語,還要對蛇“斬殺“一番。
最典型的莫過於漢高祖劉邦斬白蛇的故事,說劉邦的母親劉媼夢與龍交合,懷孕生下了劉邦,他少有大志,一次野行路上,遇一條大蟒擋路,當即揮劍斬蛇,破腹取膽,傳為美談,時人以為不俗。正逢秦末天下大亂,劉邦乘機沛縣舉兵,削平群雄,建立了大漢帝國,成就了400年兩漢劉氏的江山基業。
“嘭——”
“轟隆隆——”
兩聲巨響幾乎同時炸響,只見剛剛冒出頭的骨龍直接被五爪金龍的小爪子拍中,嘭的一聲巨響。
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骨龍小山般大小的身軀直接被拍飛,砸飛出數十米遠在地上不斷翻滾,轟隆聲不斷,地面被骨龍龐大的身軀碾壓得溝壑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