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浙黨、楚黨、齊黨為什麼會跟著內閣附和?

這都是黨爭惹的禍,浙黨、楚黨、齊黨這三個小團體成立之初本是為了自保,應對東林黨的打壓。

但本著敵人的敵人是朋友這一原則,這三個小團體自然而然抱團取暖,靠向了內閣,與東林黨在朝堂上形成對立之勢。

至於東林黨和內閣為何不對付?那就不得不提原本朱由檢那倒黴催的亡國君。

朱由檢是庸碌,但他並不傻,自從他登基在東林黨教唆下廢除魏忠賢一黨後,他也逐漸發現東林黨把持朝政。

無論是重新復起,如日中天的東林黨,還是容納了浙黨、楚黨、齊黨的內閣,都隱隱有和皇權分庭抗禮的趨勢。

面對這樣的朝局,他是否會妥協?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崇禎坐回龍椅目光銳利的掃視著眾人,冷笑道:

“三思,有什麼可三思的?”

“過去朕就是想得太多,才把大明治理成如今這樣。”

“減免北地受災行省的所有賦稅,以及放棄徵收遼餉、剿餉,朕已經三思過了。”

“下朝後,內閣就給北地對應的各行省布政使司頒佈政令執行吧!”

崇禎話畢,以內閣為首的楚黨、齊黨、浙黨官員依然弓著身子齊呼:“請陛下三思。”

這操作著實讓崇禎惱火,媽的,要不是礙於形勢,真想現在就把這群老狗拖出去宰了。

崇禎目露寒霜的在心裡罵著,語氣也變得更加森冷:“怎麼,你溫體仁這是要帶頭抗旨,造朕的反?”

崇禎森冷的質問讓溫體仁不由心下一凜,沒有再繼續僵持。

雖說內閣有著巨大的權力,但也還沒有到敢直接在朝堂上和皇帝對著幹的地步。

偶爾頂撞一下皇帝沒什麼問題,但要是和皇帝死扛,那就是不明智了。

能站在這的哪個不是聰明人,況且皇帝要減免賦稅,放棄徵收遼餉、剿餉,說到底也沒有觸碰到他們的利益,為此和皇帝死扛不值得。

是以剛剛還叫著三思的一群人當即改口齊呼:“臣等縱死不敢。”

眾人話音一落,內閣首輔溫體仁適時接過話頭:“陛下息怒,既然陛下執意要放棄徵收兩餉和賦稅,那老臣自當遵循陛下旨意,全力配合。”

見塵埃落定,無需自己再出馬的左都御史張捷當即跨步而出,高呼道:“吾皇聖明。”

張捷這一出聲,東林黨以及保持中立的官員隨即附和。

一時間“吾皇聖明”的聲浪比之剛才的“三思”之聲更甚。

經過這一番下來,崇禎也算是看明白了,當下的朝堂派系。

一是以內閣為首的楚黨、浙黨、齊黨。

二是盤根錯節勢力龐大的東林黨。

剩下的便是像範復粹、蔣德璟、張之極這樣的中立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