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潛龍於淵 第73章 排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詞人再借助對歷史盛跡的追憶與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繪,渲染了大雁殉情的不朽意義。古時漢武帝巡幸處,當年簫鼓寂寞。在這汾水一帶,當年本是帝王遊幸歡樂的地方,可是現在已經一片荒涼,平林漠漠,荒煙如織。據《史記·封禪書》記載,漢武帝曾率文武百官至汾水邊巡祭后土,武帝做《秋風辭》,其中有‘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之句,可見當時是簫鼓喧天,棹歌四起,山鳴谷應,何等熱鬧。而今天卻是四處冷煙衰草,一派蕭條冷落景象。古與今,盛與衰,喧囂與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這幾句中,詞人用當年武帝巡幸,炫赫一時,轉瞬間煙消雲散,反襯了真情的萬古長存。”
“可是武帝已死,招魂無濟於事。《楚辭·九歌》中有《山鬼》篇,描寫山中女神失戀的悲哀。這裡說的是山鬼枉自悲啼,而死者已矣。以上兩句借《楚辭》之典反襯了殉情大雁真情的永垂不朽。 而大雁生死相許的深情連上天也嫉妒,所以這對殉情的大雁決不會和一般的鶯兒燕子一樣化為黃土。而是留得生前身後名,與世長存。這幾句從反面襯托,更加突出了大雁殉情的崇高”
“最後詞人展開想象,千秋萬古後,也會有像他和他的朋友們一樣的鐘於情的騷人墨客,來尋訪這小小的雁丘,來祭奠這一對愛侶的亡靈。現在我們不就來了麼?而且生動地寫出了人們的感動之深。全詞結尾,寄寓了詞人對殉情者的深切哀思,延伸了全詞的歷史跨度,使主題得以昇華。”
“這首詞名為詠物,實在抒情。作者馳騁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對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開了深入細緻的描繪,再加以充滿悲劇氣氛的環境描寫的烘托,塑造了忠於愛情、生死相許的大雁的藝術形象,譜寫了一曲悽婉纏綿,感人至深的愛情悲歌。詞作中大雁的慘死正象徵著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的禮讚,其中深深寄託了詞人進步的愛情理想。詞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襯雁丘之長存,正說明純真愛情在詞人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是詞人樸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詞中寫殉情之雁不會與鶯兒、燕子一樣化為黃土,正是強調其忠於愛情的精神不朽。詞人站在歷史的高度,寫出了這種精神的永不磨滅,使讀者不能不佩服他的驚人識見。”
“全詞情節並不複雜,行文卻騰挪多變。圍繞著開頭的兩句發問,層層深入地描繪鋪敘。有大雁生前的歡樂,也有死後的悽苦,有對往事的追憶,也有對未來的展望,前後照應,上下聯,寓纏綿之情於豪宕之中,寄人生哲理於情語之外,清麗淳樸、溫婉蘊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詞作雄渾博大。在這首詞中詞人以健筆寫柔情,熔沉雄之氣韻與柔婉之情腸於一爐,確實是柔婉之極而又沉雄之至。這樣的人物,怎麼可能陌陌無名呢。”
一行人終於走到了這汾水邊,這小小的新墳。
“這裡就是雁丘了啊,誕生了如此千古絕響。”那位山長在感嘆著。“此人才情,舉世無雙啊,可以無緣一見。”
……
“是奕州!”
青州軍這邊,有信使過來彙報道。“楊皓的糧食都是從禹國邊境,奕州調遣而來的!調糧只是個幌子,將軍認為晉軍已經缺糧了,此次定然是要直撲奕州暫時休整!禹國是不會放我們過境的,但是會放晉軍過境,請將軍務必將晉軍攔下!”
同樣的命令,也傳到了楚州軍那邊。
青州軍從南邊追趕,楚州軍從東邊,北邊有洛城出來的親軍,慢慢彙集了各州府的將士,最為壯大。
可是他們唯獨照顧不到西邊,只有這一點府縣兵,戰力還是最下乘的,而且是步兵。
現在斥候已經發現了晉軍在快速往西邊移動,再結合楊皓在奕州調糧的訊息,讓他們大驚失色。
晉軍要奮力一擊西軍,往西邊逃了,先去禹國躲一躲。
這位晉太子啊,不愧是這種性格啊,當初他是怎麼離開洛城的這些魏國將士可還都記得。
總是想著要溜,一有機會勢必要比兔子還快。
竟然把西邊忘了,這條路線也是沃野平原,策馬可驅千里。
他們之前誰也沒有想過王川會往那個方向逃回去,原本已經一副信誓旦旦去打洛城的意圖了。
竟然是一個幌子,還往回跑了。
“所有輕騎,卸下淄重,趕往清水河,殲滅晉軍!”這位青州軍的將領下令道。
只希望西軍能夠多攔一陣子,想靠這點人跟晉軍硬碰硬根本不可能。
現今也只能相信隊友了。
而晉軍這麼一動,其他魏軍也跟著作出調整,四面八方的魏軍先派了騎兵去救援。
只要把他們拖住,大軍來臨,他們就死路一條了!
“晉軍往這邊來了。”
西軍將領張開手掌搭在眼上,運足目力望著遠方。
看著地平線上飄浮著一層霧狀的煙塵,形狀寬扁,平而彌散。
“騎兵,先鋒大概五千人!煙塵尖銳而高。”手下人也在觀察著。
魏軍正源源不斷地往敵人所在開撥,聽聞光是洛城來的親軍就有兩萬精兵,沿途彙集起來州府的軍隊,加起來差不多就有六七萬人。大家都在吹整個隊伍前後綿延超過二百里,這固然是因為在本國境內行軍,不用太嚴謹,但因為面對的是晉軍輕騎,都是急行軍。
他們也從來沒有把這些晉軍對手放在眼裡,如此急促也是為了儘快剿滅這些外敵,以防狗急跳牆傷害他們魏國的軍民。
晉軍往最薄弱處突圍了,直擊西軍,他們也別無選擇,迎敵!
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他們攔下!
東南北三軍一定也在路上了,趕來救援了。
士兵們於是無一畏懼。
“兄弟們,忘了燕州之恥了嗎?不能再讓晉軍在我們境內暢行無阻了,讓他們有來無回,讓他們明白魏國是不可侵犯的!”
軍法官在依次傳令下去,讓每一位士兵都能夠聽到。
氣勢如虹!
西軍已經列陣了,看著敵人越來越近,在這狹小的溪流岸邊對敵。
以這點兵力只能部署兩道陣線,緊鄰溪水,前軍放在距第一道溪水二十步的位置,原意是想趁敵軍進攻時,半渡而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