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出戰(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能!”
“不能!”
……
“好,出發!”周衛國道,“目的地,山東臨沂。”
“是!”
……
“衛國,你一定要平安回來!”蕭雅不捨的道。
“一定要平安回來啊!”方勝利也道。
“祝師座一路順風,披荊斬棘,戰無不勝!”獨立師眾人道。
……
從宿遷到臨沂,要經過新沂、郯(談)城等地,距離160公里左右,也就是320裡。還好如今臨沂到宿遷一線沒有淪陷,這個距離可以坐車,否則,倒是要趕上許多日。
歷史上,2月下旬,日軍第2集團軍開始分路南犯。東路第5師從山東濰縣(今濰坊)南下,連陷沂水、莒縣、日照,直撲臨沂。第3軍團第40軍等部節節抵抗。第59軍奉命馳援,3月12日到達臨沂北郊的沂河西岸,協同第40軍實施反擊,激戰5晝夜,重創日軍,迫其向莒縣撤退。
所以,周衛國要在臨沂淪陷之前,協同第59軍,取得更大的戰果,直接擊敗一路日軍,減少徐州會戰的壓力。
1938年3月5日,周衛國率特戰隊52(之前的50人沒有包括徐虎和劉三)人,抵達臨沂。原本週衛國等人可以更早一些到達的,不過周衛國為了熟悉地形,仔細觀察探查了附近的地形,才晚了一些。
“隊長!我們已經到了臨沂了。”徐虎道,同時觀察著周圍地形。
“恩,探查地形,如今小鬼子還沒打到臨沂,但也快了。”周衛國淡然道,“再過幾天,我要讓小鬼子好好的痛上一痛。”
“是!”
……
1937年底,日軍板垣、磯谷兩師團攻陷濟南,繼於1938年初又佔領青島,遂採用分進合擊的戰術,兵分兩路南犯,並策應自南京北犯之日軍,以達南北夾擊徐州之目的。由於南路之敵受到中國軍隊李品仙、廖磊、于學忠部的沉重打擊,難以北進,日軍遂改為從北面以正面進攻為主的戰略。第10師團磯谷廉介部沿津蒲路南侵,於1月4日攻陷兗州,5日再陷濟寧,7日又陷鄒縣,至此,津蒲正面大門洞開。號稱日寇“鐵軍”的板垣徵四郎第5師團由青島沿膠濟鐵路西侵,至濰縣轉南,經高密,循諸城、莒縣一線,進迫臨沂,妄圖奪取臨沂後,與津浦線上磯谷師團在臺兒莊會師,爾後從左翼迂迴徐州。
所以,到時候將要面臨的是板垣徵四郎的第5師團。第五師團又名廣島師團,是日本編組最早的7個師團之一,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前的17個常備師團之一,曾創下在中國戰場和70餘個師先後對陣的紀錄,有“鋼軍”之稱,1940年以後改編為日軍4個機械化師團之一,最為中國人所知的是第19任師團長板垣徵四郎中將,因此該師團也被中國人稱作“板垣師團”。
所以,周衛國等人到時候面臨的將會是一支作戰經驗極為豐富的日軍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