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自然是不行的,韓斯立即讓外事宗宗主尤堅帶人去說清楚。

尤堅帶著幾個修士立即縱飛到半空,朝鴻臚寺掠去。之所以要帶著極為修士一起,是擔心雲風假裝不認識而照樣擊殺。等到韓斯找上門,推說一個誤會,韓斯也拿他沒辦法。人一多,黎野人不可能瞬殺所有,只要有人能走脫,雲風就沒有下手的藉口。

抓獲法教低階修士的道儒中階修士,聽到法教修士發出了聲音,知道審訊已經來不及了,乾脆一不作二不休,將法教修士直接斬了,算是小小地報了一點韓斯擊殺道儒弟子的仇。

這次之所以派出中階修士出馬,那自然是要接受在東州的教訓。若不是高階修士太過惹眼,會造成法教的極大戒備,加上另有其他任務,兩教恨不得直接讓高階修士出馬。高階修士出手,雖然耗費不小,得那比起仙術來,怎麼算都值得。

擊殺法教低階修士之後,道儒中階修士立即招呼各路人馬,做好準備。

各方昨天之所以在法教剿殺之下損失慘重,那是因為各自為戰,且彼此捅刀。若是大家齊心協力的話,絕對不是那種戰果。

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了,一是因為雲風已在法教之手,所有各方的目標是一致的,那就是絕對不能讓法教得到仙術;其二,法教跟各方都有了血仇。所以各方很快達成一致,組成臨時同盟,先從法教手裡將雲風搶出來再說。

後楚的不安感應驗了,韓斯的計劃出了偏差。第一個偏差是韓斯

(本章未完,請翻頁)

驅逐各方人馬驅逐得太徹底了,以致雲風黎野人在韓斯等人面前展示功力的時候,除了他們,其他各方都矇在鼓裡,依然認為雲風一行沒有修士,只是靈士功力。若是道儒等各方知道雲風已是三階修士,且有黎野人這個高階修士在身邊,他們是肯定不相信雲風已經落入了法教手中的。

第二個偏差是,韓斯希望收縮己方人馬,敞開城池,希望以此讓各方人馬糾纏住雲風。韓斯當然清楚潛伏來燕域的各方人馬裡,有不少修士。那些修士輪番出手,雲風黎野人必然疲於應付,也會由此跟各方因為殺戮而接下難以開解的仇恨,最終雲風就只能求庇與法教援手。這樣,韓斯就贏得了時間。等到教中的高手一到,即可一舉抵定乾坤。

韓斯的想法並沒錯。第一,法教人手集中,且不說大量的靈士,僅修士就有二三十位。如此大的力量集中在一起,誰都不敢輕捋虎鬚啊。第二,法教故意將雲風的人馬至於保護之外,那些餓狼一般的各方人馬怎麼可能不撲上去撕咬呢?他們來燕域是幹嘛的?

可韓斯沒料到的是,雲風突然失蹤了,且將失蹤的原因,暗地引向了法教,結合巧合當前的局勢。

雲風如此做,那是因為下午韓斯就命令愈非讓大軍解除封鎖,撤出燕京。他跟愈非都可以算作是人中之狐,兩人一合計,自然能大致分析出韓斯的用意。

若是讓愈非來想對策的話,他多半讓雲風去找韓斯徹夜長談。今夜的效果很可能基本是一樣的,但結果將大不一樣。愈非想的是,一旦各方跟法教打得難解難分,黎野人突然出手的話,完全可以將韓斯和法教高階修士一起擊殺掉。有此可見,愈非的狠辣一點都不亞於韓斯。

誰知雲風根本不向他問計,而是按自己的方式做出應對,那就是完失蹤。若是有完全的把握將法教子啊燕京的人馬一網打盡,雲風很可能會跟愈非想到一塊去。但云風很清除地知道,法教那麼多修士,是殺不完的。一旦看到形勢不對,法教修士肯定會逃。

法教修士一逃,各方人馬是不可能去死命追殺的,而是反過來抓拿自己。那時候,自己就真的疲於應付了。疲於應付還是小事,有黎爺爺和柯奶奶兩大高階修士在,安全是無虞的,但自己跟法教也就公開翻臉了。 在燕域公開擊殺法教修士,法教絕對不會罷休。為了臉面和血仇,他們一定會出動比天聖教當初更大的力量,前去青龍山摧毀天龍國。這自然不是雲風願意看到的。

愈非才不管這個,法教跟雲風打得越兇,仇恨越大,對他越是有利。

韓斯的錯誤,不是算錯了雲風,是算錯了愈非。他怎麼想得到,法教扶持起來的燕帝,竟然巴不得法教滅亡呢?

有了愈非做內應,雲風對韓斯的一舉一動都瞭如指掌。雖有地利卻失去人和,韓斯在跟雲風的交手中,潰敗並不冤枉。

道儒兩家率領各家人馬一湧而出,尤堅及其隨行的幾位修士,悲劇了。

這次不但有慘叫聲,還傳來驚天的喊殺聲,韓斯後楚大驚失色,一聲長嘯,帶著法教餘下的修士蜂擁而出,靈士們也被驚醒,全部出動。

一場勢均力敵的生死大戰,再次在燕京爆發。

坐在紫禁之巔的愈非,凝望著慘烈的廝殺,再次怒罵雲風是災星。好好的燕京城,在這次廝殺之後,不知多少人會枉死,不知多少建築會被夷為平地。那個混蛋,此時也不知道是不是跟自己一樣,站在某處欣賞這場狗咬狗的血腥廝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