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二十六章 殺鷹(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皇甫承高興得抱住高遠風的胳膊直跳,“好呀好呀。我才不想回京。家裡一個人都沒有。”
最後一句話的聲音越來越低落,情緒也是如此。
高遠風揉揉皇甫承的頭髮,適時轉移她的注意力,“別以為親衛好當哦,看到羅姐沒?可是要吃苦的。”
皇甫承頓時苦了臉,可憐巴巴地說:“我也要修煉肌體共振術呀?風哥,我努力修煉內功行不行,保證一個月晉級成丹期。”
高遠風故意冷硬地說:“我可是言出如山哦。若你一個月內不能結丹,就沒條件可講,必須修煉肌體共振術。”
“好噠。”皇甫承歡快地答應,“你可得說話算數。”不等高遠風回答,撒丫子就跑,去找羅玉雪一起修煉。
高遠風搖搖頭,出門找文成德,請他給拓跋長鷹帶個話,拓跋嵩和皇甫承的婚事就此作罷。
拓跋嵩作為押送白雲大帝的特使,率隊回返璃京。高遠風讓拓跋嵩回京,一個是心靈預感讓他不安,總覺得璃京會有不好的事發生。若拓跋長鷹真有點什麼意外,有太子坐鎮京城,璃鳳不至於大亂。還有一個意思是由拓跋嵩押送白雲大帝到璃京,看起來像是他率軍俘虜了帝國之君,間接抬高太子的聲望。
拓跋嵩沒有走近路,而是先向東去海邊,準備坐船到渤海再上岸。理由是坐船比陸路舒服,其實他是想再次去高家堡看看。好在高遠風跟魚龍幫訂購的戰船已有部分交付使用,水軍為試驗戰船和學習操控,一直派了新戰艦南下跟路上的高遠風保持平行。
戰艦不敢入深海,沿海邊彎彎曲曲地航行,整整一個月才到渤海。戰船沒去海馬島,在高家堡直接靠岸。吳滎等人曾經搜尋仙書的那個海灣,而今建起了一個大碼頭。
駐守渤海的高開山聞訊趕來迎接,告知了拓跋嵩一個訊息,陛下讓他儘快回京,因為陛下要出京了,讓拓跋嵩回京監國。
拓跋嵩大驚,“發生什麼事了嗎?”
(本章未完,請翻頁)
高開山回道:“殿下不必著急,不是壞事。是白山大帝邀約武源、金煌和我國共商和約。”
“和約?”拓跋嵩不解,“拓跋嘯想和談?大勢之下,和談能避免吞併?不可能的呀。”
高開山道:“具體的我也搞不清楚。殿下只要回京,大帝自會跟你解說。”
拓跋嵩很是遺憾不能在高家堡多呆幾天,匆匆走馬觀花看了一遍故地。可惜高家堡已經大變樣,連城牆都重修了,幾乎看不到舊時痕跡。唯一沒動的就只有祠堂,讓拓跋嵩的記憶跟此時有所重合。可拓跋嵩當時只進過前院,他第一次認識高遠風時,高遠風被拓跋嘯打得很慘。
聖旨催得急,拓跋嵩不得不快馬趕路。一路上訊息接連傳來,終於弄清了什麼是和談。
拓跋嘯遣使趕往武源、金煌和璃鳳京城遞送國書。國書的第一目的就是申稱自己的白山皇朝正式建立。如今沒有八階仙宗了,不需要誰批准。
國書上說的第二件事才是主要目的。拓跋嵩說各皇朝吞併之戰,死傷過多,民不聊生,關鍵是超人的死傷更是慘重。黑水之戰,黑水超人幾乎死傷殆盡。汶水超人決戰,白雲超人一役而歿。如此打下去,就算最後有哪國一統了九星地域,九星地域的總體實力也必將大大弱於其他地域。
南邊的天狼地域,西邊的天樞地域,北邊的蒼山地域,都不曾像九星地域這樣折損如此數量的超人。長此以往,整個九星地域必是別人的魚腩。
有鑑於此,拓跋嘯建議,四朝帝皇親自會面,商議如何制止超人和國力的無謂損耗。什麼都可以談,比如彼此共建一個聯盟,一致對外;比如採取什麼方式合併為一家,如何分權;或者採用個簡單一點方式決勝負,例如汶水超人戰。當然不能是生死戰,而是比武的方法,四家進行比試,誰輸誰臣服。
一箇中心,四皇坐在一起,共商出一個簡單的,不勞民傷財,不使九星地域的整體實力折損過多的辦法,讓九星地域凝為一體。
拓跋嘯直言,他肯定只能稱臣,因為璃龍城之戰和黑水之戰,他們白山的超人死傷已經過半。不管是常規武力或超人武力,都不具備競爭上位的本錢。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出面呼籲大家坐下來談談。
四家帝皇都覺得此事可為,於是飛鷹頻繁往來。
還未涉及七階大戰的武源最先響應。武源大帝的主張是,聯盟未必齊心,合併是大勢所趨。武源大帝同意採用超人比試的方式定輸贏,負者甘心臣服,降級為一等王爵,做閒散富家翁。只要獲勝的帝皇將保證降為王爵的各家皇室的安全寫進國法,並允諾負者保留一定數量超人供奉和衛隊,他就願意認同比試的結果。作為一國大帝,這點魄力應該是有的,輸得起贏得起。
金煌大帝隨後也響應,但有個要求,高遠風手下的超人不得參與,要麼高遠風將靈氣共振之法拿出來大家共享,四國超人都掌握靈氣共振法之後,才開始比試。
拓跋長鷹召開大朝會討論此事,並飛鷹傳書四面的統軍都督,徵求意見。
拓跋長鷹本人是願意的,如能一舉抵定九星地域的江山,免去大軍征戰,當然是好事。打仗就是打錢,平定內患和征伐白雲,璃鳳國庫已經捉襟見肘。繼續下去,誰都不敢保證自己不先崩潰。
從帝皇到重臣為什麼不覺得此舉很兒戲呢?因為其他地域已有先例。葉飛羽的飛狼皇朝,就是靠這種辦法收服了一個七階幫派。北邊的蒼山地域,有兩個皇朝也是透過這種辦法合併的。不過那兩個皇朝跟璃鳳和璃龍一樣本就同姓。九星四大皇朝採用如此方式合併,在規模上也算是開了先河。
高遠風最遠,他收到拓跋長鷹的傳書最晚。一看之下,大吃一驚,說不出理由,他就是不贊成,立即回書強烈反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