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風振振有詞,“怎麼叫胡鬧呢?靈氣共振,我手下確實會,但誰敢保證沒其他人會。天下之大,修煉者多如繁星不可勝數,這位大人就能保證盡知每一個人的靈技?

我手下會靈氣共振就是我手下殺的人,同理,他有作案工具和能力,那位女子不就也是他玷汙的嗎?”

每個人都清楚這事明明就是高遠風乾的,證據也明顯,但不得不承認高遠風搪塞的有理。

御使不服,“那你說說,還有誰會靈氣共振?”

高遠風嗤笑,“我沒你的本領,除了我自己我並不知道別人的靈技。我也從不證明自己有罪無罪。你想栽贓到我頭上,拿出足以服人的證據來,而不是憑一招靈技。再說,修士也能發出巨大的華光巨棍吧,城衛看到的華光,未必是靈氣共振產生的。”

御使,“胡說!堂堂修士為什麼要殺吳大人?”

高遠風,“我哪裡知道吳滎做了些什麼天怒人怨的噁心事?這位大人看來跟吳大人很熟,你是不是知道吳滎做過些什麼自己找死的事?或者說你也是同夥?呵呵,出門小心點,修士的靈氣巨棍專懲齷齪之徒。”

這句話等同公開挑戰了,囂張至極。就是我殺的怎麼樣?拿證據來呀。想為吳滎出頭是吧,那你就是吳滎的同夥,很可能會遭到‘某修士’的斬殺哦。

御使心驚肉跳,“你別亂說,我怎麼可能是吳滎的同夥。”好像承認了高遠風所說吳滎做下了天怒人怨的噁心事一樣。

張戎駿案,皇甫義案,而今朝堂上誰不知道是有人在算計高遠風?幕後黑手是不是吳滎不確定,但既然不按規矩出牌的高遠風盯上了吳滎,霸道蠻橫地瘋狂報復,還有誰敢硬抗高遠風這個瘋子。

璃鳳重臣們,很多人這時候才想起,高遠風有個綽號,叫做瘋少。

拓跋長鷹也無奈,著令皇甫仁、何謹立即組織精銳辦案高手,去現場查證。

郭禮斌,曹慎心驚肉跳,看得出拓跋長鷹根本就沒處置高遠風的意思,不然怎麼都不會讓皇甫仁去查案。

此案暫時沒有定論,本該散朝了,可拓跋長鷹不忿高遠風的跋扈,準備給他一

(本章未完,請翻頁)

點教訓,“此事交給秋官府和璃京府去辦,我們在這裡就不再浪費時間了。

高卿家,我上次說過,朝廷計劃改編你的鎮南軍。今日就此機會,將這事定了吧。”

高遠風哪裡會不同意,還是那句話,一切聽憑拓跋長鷹作主。

拓跋長鷹提出一個大計劃,驚呆全場。滿殿大臣幾乎一瞬間就將吳滎遇刺按拋諸腦後,所有的精力都關注到拓跋長鷹這個驚天計劃來。

拓跋長鷹的計劃有三,第一,在四徵四鎮和禁軍之外,另外組建兩支戰兵。其中一支基本成形,即拓跋遠征為統領的忠義軍。另一支則由高遠風的鎮南軍拆分一般組成,命為忠勇軍。這事上次就說過,並不意外。

第二,對各軍的兵力進行調配,損多補少,使各軍的兵力差不多。

原鎮南軍有十萬人,還不算高開山部。高虎高開山劃歸忠義軍後,還有九萬。一分為二,各佔四萬五。而忠勇軍只有三萬,所以還要從鎮南軍裡劃出一萬給拓跋遠征,使得每軍都差不多四萬左右。

實際上,就是將高遠風的鎮南軍一分為三。其他軍隊,多多少少也有些變更,但都超不出一萬人。

如果僅止於此,郭禮斌、拓跋長空等人都會大力贊成,全力促成。分拆高遠風的實力,他們樂意之至。

但拓跋長鷹還有第三點,大換將。除禁軍外,四徵四鎮和忠義、忠勇兩軍,所有旅將大調換。四鎮的旅將,調往四徵或二忠。四徵的旅將,調往四鎮和二忠。忠義忠勇的旅將亦然。

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這個時代各統領下轄的軍隊,更多像是私軍。中上層將官,基本都是統領的親信。而統領又是其上司大將軍、太尉、大司馬的親信。所以皇朝軍力,基本控制在這三人手裡,朝廷的夏官府,更多像是各軍的後勤機構。

拓跋長鷹如此換將,可以想象引起多大的轟動。目的是將兵權進一步集攏收歸朝廷,讓夏官府名副其實。但誰又願意甘心放棄自己的既得利益?

不出意外,拓跋長空和郭禮斌反對最為激烈。

拓跋長空,“陛下,此舉大大不妥。如此換將,必將造成將不知兵,兵不知將,整體戰力大大下降。如今正值生死存亡之秋,這是讓親者痛、仇者快,自損武力之舉。萬萬不行。”

郭禮斌,“陛下,各軍之內,兵將長時間配合形成了與他軍迥異的戰法,比如高將軍的靈氣共振之法,換個統領來,勢必無法使用。統領和旅將大調換,與各軍都有百害而無一利,斷斷使不得。”

兩人一帶動,反對如潮。唯有高遠風暗暗地朝拓跋長鷹豎起了一個大拇指。

身為帝皇的拓跋長鷹,再是強橫,也無法跟朝堂過半的重臣對抗,不然其聖旨可能出不了皇宮。

拓跋長鷹憤然起身,甩袖而去。王德安高唱散朝。

此事一攪合,大臣的注意力,全都被吸引到這上面來。死去的吳滎和張戎駿,再沒人為他們鳴冤叫屈了。那兩人哪怕生前有再大的影響力,畢竟已經死了。換將之事,則牽涉到眾多人的切身利益,關鍵是皇權和臣權、公權和私權的分配。

高遠風沒有隨眾臣散朝,而是不請自來地直接去了拓跋長鷹的書房。王德安也並未阻止,他很清楚拓跋長鷹的計劃遇阻,需要有人來為她出謀劃策,哪怕只是開導開導也好。

拓跋長鷹一臉憤懣地對剛進門的高遠風說:“可惡!要是有可能的話,你幫我將郭禮斌和拓跋長空一起給殺了。”

高遠風笑道:“好啦,陛下就不要說氣話了。解決此事,其實很簡單的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