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零三章 君心臣心(第2/3頁)
章節報錯
江一帆想到後楚和歷言親赴璃龍城見高遠風,且他們之間竟像是朋友一樣談笑無忌,不存在上下尊卑隔閡,對高遠風的信心不由增添了幾分。
江一帆故作委屈的說:“我一直當你是朋友的,原來我在你心裡卻依然是外人。”
高遠風認真地說:“我對朋友的定義跟你不一樣。我的朋友都是赤誠相待,坦坦蕩蕩,沒有狗肉朋友、利益朋友一說。
不怕你生氣,你我現在,還只是利益關係,只是處得來的熟人罷了。
要想做我朋友,必須袒露自己的一切**。你做得到嗎?”
江一帆脫口而出,“你這是強人所難。”
高遠風笑了笑,拍了一下江一帆的肩膀,“就這樣吧。你我之間,我保證不會先負你。只要你不負我,那我們的利益聯盟就是穩固的。”
有人的信條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高遠風恰好相反,他是人不負我,我不負人。人若先負我,即為陌生人,老死不相往來;甚或仇敵,睚眥必報。
坦坦蕩蕩地交出兵權,他就是想看看拓跋長鷹會不會負他。
拓跋長鷹的心胸、氣度和魄力,沒讓他失望。朝議之時,拓跋長鷹抗住了眾臣的反對,頑固地堅持自己對鎮南軍的改編方案。準備將鎮南軍一分為二,由吳銘甫出任鎮南軍統領。在四徵四鎮和禁軍之外,另組一支忠勇軍,跟拓跋遠征組建的忠義軍一樣,級別跟四鎮平級,由高綱出任忠勇軍統領。
拓跋長空、張戎駿、郭禮斌等人都又驚又懼,這哪是拆解高遠風的軍隊,實際上是進一步增強高遠風的實力。使得高遠風成為軍內名副其實的第四巨頭。
在路上,高遠風聞訊,心懷大慰。他其實還是願意當別人屬下的,因為責任和煩心事都少得多,且有更多的修煉時間。
上書謝恩,附上了一句話,“君使臣如手足,臣視君如腹心。”表明心意。
拓跋長鷹回書,沒有一點君王口氣。也是一句話,“遠風跟我是一類人。”
拓跋長鷹對高遠風越是信任,拓跋長空等人越是焦心。不僅僅是為了權力的爭奪,也擔心高遠風的危害性。君臣關係過密,絕對不利於朝堂。高遠風違法亂紀都不懲處,反而大加封賞,不合規不合理不合法,朝綱何存?朝綱若隨君王任性,法度必然不公,有違教典。違逆教典,璃鳳還有前途嗎?
郭禮斌放下身架,親自找上拓跋長空,“我若說高遠風跟我從來不曾一心,大司馬信否?”
拓跋長空冷笑,“這是到我面前來示威了麼?”
郭禮斌攤攤手,示意坐在一側的吳滎解釋。這次密會拓跋長空,是透過吳滎曹慎牽的線。
吳滎道:“我不褒不貶,高遠風此人,任俠率性,江湖義氣頗重。這點跟陛下年輕時很是類似,陛下大概更喜歡他這一點。
他的這種性子,跟老成持重的太尉大人,怎麼都走不到一路的。
我和太尉大人當初分化周國,起始並未注意高遠風其人,只當他是一個紈絝。為了使周王確信皇甫纓有異心,郭大人才借兵給高遠風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又不斷蠱惑他犯忌給周王看。
這步棋,可謂完美,周瞻後來的舉動,你們都知道了。若是皇甫纓繼續留在周國,高遠風也留在周國,皇甫義當然也會去周國,今日削藩之事,不可能成功。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不是打不贏,是周圍虎視眈眈之下,不敢全力以赴。離間之後,大將軍尚且損傷不小,若未能離間成功呢?不用說了吧。
高遠風起家而後飛速壯大,時勢也,非我等助力。大司馬,你敢任用降將降兵如他麼?他的十萬大軍,並非周軍,並非璃鳳軍,而是從陳、呂、邑三國降兵中精選出來的。主要將官亦然。
你敢嗎?我敢嗎?郭太尉敢嗎?他偏偏就敢,還放權放得厲害,所以我說他好俠任性。
鎮南軍高階將官的花名冊夏官府皆可查,大司馬去看看可有一個是我或太尉安插的?”
分析到這個份上,拓跋長空終於信了。但對郭禮斌的戒心卻不可能盡去,“我得看到真心為國的具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