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八十一章 天京之會(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看了奏報,孔開平才知道自己引以為傲的功績裡面有多大水分。
奏報自然是長風閣呈上的。既然四州對比,雲風肯定不可能只看各州官員的一面之詞,而是吩咐長風閣大力關注這四州的動態。
如果這些奏報全是真的,那麼所謂的地犯罪率,是下屬官員隱瞞不報之故。不少冤假錯案,被各級官員強行脅迫銷案了或者乾脆殺人滅口掩蓋了。慶州從諸侯國轉變為天元一府的過程中,涉及到大量的財產更迭。不少地方豪強和官吏,趁此機會鯨蠶噬,謀取私利。受到傷害的,自然是國家的利益和賤民的財物。
國家利益,無人舉報,上面誰去追究?這些官吏想的是,原本就不是雲風,憑什麼平白讓雲風得了去,還不如自己侵吞了。在這個過程中,原慶國王族私產跟平民財產界限模糊的地方,民眾自然就被驅逐。偏偏這些人作為地方豪強,隻手遮天,民眾有冤無處申。官官相護,這也是儒家約定俗成的隱性經典之一。
“不,不是真的。”孔開平回到自己的書房,冷汗淋漓,召集屬官讓他們分辨。
看著屬官們的臉色,孔開平咆哮不已,“別跟我說你們也有份。”
屬官們紛紛辯解,“府尹,我等巡視地方,人家封贈的一點儀程,不算受賄吧?”
有人說:“**商行(地方豪強)之子拜我為師,奉上的束脩怎麼能算行賄呢?”
孔開平頹然長嘆,因為他拿這些人沒辦法。慶州實驗,訊息靈通的天京權貴世家和地仙莊不少博士,都看出聖人有將雲風捧為天下之主的意思,紛紛將自家子弟塞到慶州。如果在慶州能幹出一番功績,將來子啊朝堂上必將飛黃騰達。
這些弟子,孔開平都難以治之以法。刑不上大夫,這些傢伙一個個都有強大的靠山。治罪一人,得罪的是一個世家大族。
孔開平曾自以為博學多才,指點江山,將自己的位置擺到帝王之上,覺得自己有能力教導帝王治世。原來誇誇其談可以,真要讓自己入手,卻處處掣肘。不需要詳查,只看這些屬官的忿忿不平,就知道這些奏報上的案例都是真的。
一個小小的方圓不過千里的慶州自己都治理不好,更別說整個天下。如果還是以儒家的帝王心術來評判,無非是平衡而已,國家不出大問題,臣子無反意,這世道就算是太平盛世了。可現在要跟梧州雁州潛東去比呀,雲風不僅只看是否安定,還要看官聲,看民生,看經濟。
孔開平揮退強詞奪理的一眾屬官,掃興地去向雲風請罪。
雲風溫和地說:“看來明天不需要跟我去實地查驗了。孔兄,可見你良知未泯。我只請你記住你儒家的宣言裡,為生民立命的生民,是這些權貴,還是萬民。
我會繼續看著。你真要有大才大氣魄,未來天元外府或者廷議閣,必然有卿一席之地。若是繼續被下屬矇蔽了耳目,呵呵,你自己也不好意思高居廟堂吧。”
四州之比,當時沒約定時限,但總不能一直拖下去不是。嗯,以五年為期吧。而今過了兩年多一點,還有將近三年的時間。愛卿好自為之。
孔兄,你想過沒有,儒家教義,是不是都是萬世不易之經典?有沒有地方需要因時因勢做點改進呢?古聖他也是人,並非是神。後來者一直生活在他們的光環之下,沒一個敢有所突破,這合不合乎你們所謂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至理呢?有道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誰都不敢超越前浪,那是一代不如一代吧。
好啦,去吧。我明日一早就離開,不需要送行。”
對比其經歷過己此戰亂的梧州,慶州總體上不算遜色,但云風依然很不滿意。大力建設碼頭朝廷是給了大力支援的,不然慶州連水泥都買不到。既然大力支援了,又無戰亂,慶州本就應該遠超梧州才是。可時至今日,徽山這一片,依然盜匪叢生。關鍵的是,不少盜匪都跟官方有所勾連。
至於減輕稅賦,讓民眾的生活有所改善,那並非是孔開平的功勞。一來是中間少了一層諸侯國主的盤剝,二來是天元規定的賦稅本就很輕。
馬車裡,雲風將孫彬亮招來,兩人詳細分析各教治理之策的利弊。
孫彬亮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好不容易雲風有閒暇靜聽他的見解,還不使勁表現?
可雲風越聽越心煩,這傢伙,或者說整個詭谷教,論破壞都是好手,可要論起建設,那是牛頭不對馬嘴。這傢伙的心機不可能深,計策不可謂不毒,透析人心,運籌帷幄,但都是怎麼利用和挑起事端,而後從中謀取最大利益的招數。
雲風突然打斷孫彬亮,“孫愛卿,是不是天下各大勢力之中,都有你詭谷教弟子?”
孫彬亮沒猶豫太久,點頭承認,“確實如此。”
雲風,“這是貴教培養子弟的一種方式嗎?”
孫彬亮道:“這是弟子出師之後的競爭。只有優勝者才能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