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壓根興不起爭鬥的心思。

霍去病現在就成長到了鴕鳥的級別,再沒有雞會興起和他爭鬥的心思。

眾人互相見禮入座。

霍去病來之前,皇帝將群臣召集過來,是在商議國事。

雖然東西兩線正發生戰爭,但朝內的事情,仍在有序推進。

當前大漢分為九十九個州府,每日的事,多不勝數。

農事,軍事,民事,商事等等。

眼下單是朝內的大臣數量,就比四年前,增加了倍許還多。

相國以下,又設立了兩個輔相,來幫助李蔡理事。

其餘各部,各屬衙也都相應增加了官吏。

當下的大漢,頒行推恩令,又制訂左官律和附益法,嚴禁諸侯,宗室參政。不拘一格提拔有才之士。並設立刺史部,加強對各地州府的控制。

皇帝還積極改革幣制,禁地方鑄錢,推行鹽鐵官營、均輸平準等制度。

對商人則徵加了稅賦;同時建立察舉制,令各地舉孝廉及秀才、賢良方正等,除長安的太學,在各地郡城建立學宮,推行教育。

且屢次擴兵,募兵,大漢已有一百六十萬雄師強軍。

百戰精銳達三十餘萬眾。

又有四十萬後備兵員,隨時準備填補戰爭空缺。

常備兵員總數達兩百萬,以應對西族的衝擊。

此時的漢,文武鼎盛。

例數數年來的變化,前後合共擊潰剿滅匈奴,征服閩越、東甌、南越、衛氏高麗,經營西南夷,又吞併西域三十餘國,身毒,乃至極北各部族。

往東滅族大和,往西橫掃大月氏,帕提壓等強國,推進到地中海。

張騫當下正連年出使,勘察各地,溝通大漢中樞與地方的聯絡。

此時的漢,文治武功,逐步達到千年未有之頂峰。

如果不是在發生戰爭,按計劃,皇帝將籌備下一次封禪,以再次推動國運攀升。

霍去病到來後,眾人的話題,便轉向東線的戰事。

有文武憂心忡忡的表示,西族已經沿上谷郡和漁陽郡之間,登陸漢土,進入了原匈奴境內。

霍去病故意留出一路空隙,誘敵深入的事,只對皇帝奏報過。

此外則只有在西線時,和衛青,影子談議兵事,董仲舒現場聽過。

這是大漢最重要的軍事機密,餘眾無人得知。

而計策本身,相當隱晦,勝負就在一念間,便是精通兵事也難看出是計,故而憂心者不在少數。

眾臣見到霍去病,如見救星,眼神殷切,指望他能回來力挽狂瀾。

然而霍去病半點不露口風,只說自己在長安稍事停留,就會返回前線統兵。

一干大臣面面相視,不禁有些失望。

待小朝會散了,眾臣離開書房。

太常周平等人憂心不減,聚集商議:“還以為冠軍王回來,有定鼎之策,想不到也無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