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退去後,執政官蓋烏斯·馬略回到羅馬王城。

夜色下的執政官府邸,燈火通明。

大亂未定。

城內到處都是巡街計程車兵,戒備比此前要嚴謹的多。

執政官府邸內,還殘留著漢軍攻進來那一晚的戰鬥痕跡。

一側的牆壁上,留著密集的箭孔。

漢軍發射的箭,能找到的大多會收走,牆上只剩下箭痕。

執政官邸的前殿,是青石材質,堅固且氣派。

馬略回來後,盯著那排箭孔看了好一陣,伸手觸了觸箭痕的深度,尾指盡根而沒。

這箭的射襲威力,讓馬略眉頭緊皺。

漢軍用的是那種速射的弩箭。

近距離不用拉弓,射速之快,之密集遠超羅馬人的長弓。

這麼密集的箭,仍有這種威力,在青石上留下指深的痕跡。

單是漢軍的弩箭,已是一種大殺器。城內巷戰,佇列交鋒,都是破敵利器。

“執政官閣下,戰損初步統計出來了,您要親自看看嗎?”一名侍從走進來。

眼下的羅馬潛流暗湧,十二家勢力大損。

但總有那麼一兩個幸運兒,比如十二家的列戈家族。

他們的家主,當時去外地巡查,很幸運的躲開了漢軍的奇襲,只家中留守的一些重要人物被殺。

他們掌控的勢力,並沒因此出現太大動盪。

但這對羅馬並非好事。

有兩三家損失不大,其他家折損嚴重,勢力的平衡被打破,強大者的野心也就滋生出來,想獲得更多。

新的勢力洗牌,已經開始了。

馬略心事重重的坐在執政官的官位上,接過下屬遞上來的皮卷。

一共多達十餘卷,全是統計這次漢軍來襲的損失。

馬略展開皮卷,同時展開的還有一張地中海地區的羅馬地圖。

地圖上,以猩紅的線條,標註出了漢軍攻入羅馬的作戰路線。

一個從東往西勾勒,幾乎閉合的橢圓形!

其作戰過程,捲入的面積之廣,帶來的打擊之迅烈,精準,配合皮卷標註的羅馬軍團的損失,讓馬略感覺一陣心驚。

“漢軍最初應該是在馬其頓西南角某處登船,出海而來,全程保持隱秘。

最終在金盆地月亮灣登陸,避開了我們的防線,直襲羅馬。”

侍從彙報道:“城內的人事後回憶,漢軍破門入城那一刻,負責守城計程車兵,才有所感應。”

“他們入城,主要目標就是斬首十二議會家族的人,作戰目的非常明確……伏擊第二軍團後,他們再次消失,往西北去,目標是高盧行省,聯合日耳曼人,打擊第六,第七軍團。”

“漢軍從高盧撤出後,轉而往東,橫跨數千裡,最終返回了阿德利希亞軍塞。”

馬略默默翻看各處戰損:

“漢軍的總人數,折損多少,為什麼沒有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