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對手撤走的同時,同樣開始撤離,就近翻下矮丘。

他們落下矮丘後,沿著矮丘兩翼,潮水般側分,轉眼翻山越脊,重新隱跡消失。

“下階段作戰,打反伏擊。”莊定的聲音,在吩咐漢軍。

漢軍不僅速度快,且充分利用地形優勢。

所以當羅馬人展開投矛術,並未達到預期效果。

羅馬人的投矛術,本來還有第二輪。

他們手裡提著一根投矛,背後還交叉揹著另外兩柄用來投射的細矛。

他們的投矛攻勢,具備連續作戰的能力,相當可怕。

第一輪投矛後,他們會立即進行第二輪,並快速前推。

當三輪投射過去,就會形成一次覆蓋,給對手以重創,後續兵馬趁勢壓上來,大勝可期。

這就是他們的閃電連投戰術。

不過此時一輪投射出去,漢軍集體規避。

而戰場上,不知不覺間漫起了一層薄霧。

利比烏斯對漢軍的來去如風,有些意外。

他再次調整戰術道:“漢軍速度快,我們就聚陣推進,各部合兵,列方陣前行!”

漢軍的突襲,加上遭遇反擊時的速度,讓利比烏斯相當警覺,決定以穩破快。

“將軍,翻過前方的矮丘,有一座密林,面積不小。

漢軍選在這裡打伏擊,顯然早就準備好了背靠密林,能快速抽身。

他們躲進去,想依靠密林作戰。

戰場上起的霧,怕也是他們先過來,進行的佈置。”斥候探查彙報道。

利比烏斯:“在外圍縱火燒林,看他們往哪躲!

左右兩翼,各五百人成列,從兩側推進,佔據高點,只要有漢軍出現,立即迎敵。中軍前後兩列,彼此呼應前行。”

隨軍的部眾都會攜帶取火之物。

古羅馬人以木屑混合動物油脂,放在密封的容器裡,能久燃不熄,和神州的火摺子類似。

此時,戰場上瀰漫的霧氣漸重。

大火很快燃燒起來,七月天乾物燥,火勢衝起的濃煙,幾十裡外都可看見。

而濃煙和霧氣相合,戰場上影影綽綽,已看不清敵我之勢。

泰西封。

觀戰的眾人,時而能見到霧氣中人影交錯,卻是分不出敵我誰佔上風。

提圖斯從起初觀戰,被漢軍伏擊的震驚,到羅馬部眾快速擺脫漢軍突襲,開始反擊,再到利比烏斯看破漢軍速度優於己方,讓部眾保持佇列,以穩制快。

接連而來的變化,讓提圖斯對利比烏斯的臨場指揮能力,相當滿意:

“漢軍先到戰場,進行佈置,打了我們一次伏擊,戰術用的不錯。

這些年,敢伏擊我羅馬人的隊伍已經不多。

不過當我們的部眾共同進退,漢軍將不會再有機會。”

霍去病瞄了眼提圖斯。

敵我交戰,當一方靈活利用地勢,移動變化,破敵的手段會很豐富,層出不窮。

羅馬人採取聚集作戰的方式,看似同進同退,很穩,卻忽略了環境本身的複雜性。

他們的移動速度受限,作戰方式單調,將逐步落入被動捱揍的局面,註定了會一點點被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