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退伍老卒,替換一批地方軍,用以務農,是適合封建社會體系的募兵制和府兵制的結合。

這麼做的好處是遏制了純職業兵的募兵制愛造反動亂的弊端,同時也不會有府兵制半兵半農,長此以往,武備懈怠,戰力衰減的問題。

而地方軍裁撤後,會獲得土地,成為‘小地主’,許多人反而會很高興,欣然同意,所以不會引起動盪。

這同樣解決了連年征戰,地廣人稀的問題。

當然也有弊端,但利弊權衡,仍是上上策的可行方法。

朝中近期也在研究這件事,左右權衡,都有利弊。

霍去病提出的解決辦法,最適合當下的漢軍。

這與他執掌漢軍,對漢軍體系更瞭解有關。

更重要的則是依靠來自後世千年的見識,經驗。

他說出來以後,讓人感覺像是窗戶紙被捅破,聽起來很簡單。

實則募兵制和府兵制是古代數千年軍隊演化改革的兩個大方向,沒有後世的經驗視角,絕難提出這種軍制上的大型改革。

霍去病在殿內連續提出多條兵事調整計劃,與眾將商榷。

皇帝在外旁聽,嘴角慢慢上揚,對左右傳聲道:

“裁減地方軍,安置久經沙場的老卒退伍,可以增強朝中的凝聚力。

而地方軍裁撤下去,分發土地以安民心,皆大歡喜。朝中得到的是更安定的民心,民意。

老卒退伍能得到妥善安置,士卒在戰場上也當更勇武效命。”

皇帝一邊分析,一邊說出了最重要的總結:“去病治軍的能力,隨朕,朕從小就是這麼教的他。”

劃重點——隨朕!

前邊列舉的好處,就是為了推動最後這一句。

董仲舒是老捧哏人了,笑道:“老臣琢磨其中的意思,冠軍王提議之策確和陛下治政理事的方法一脈相承,左右平衡,擇取最優,與陛下所行所思,甚為酷肖。”

皇帝差點笑出聲,轉身往回走:“回去吧,大司馬事情頗多,朕就不進去打擾了。”

周平暗自捶胸頓足,董仲舒誤我,搶了我的詞,我還在琢磨該怎麼說,這老夫子先說了。

一干人跟著皇帝往回走。

皇帝問:“各地來朝,封禪事準備的如何?”

這是太常的職權範圍,周平忙道:“我大漢所屬九十九郡,各地氏族一千一百餘家,南到身毒,北則七十餘部族,西側的地中海,羅馬,日耳曼人,馬其頓等屬國都將來朝。

最遠的日耳曼人都已啟程,送來摺子,會在大典前趕到長安。”

“屆時我長安萬民同慶,祭祀天地,必是千年未有的盛事,陛下明鑑!”

皇帝欣然點頭,視線放遠,彷彿在眺望長安以外的萬里山河。

這神州大地,在朕治下,文治武功均達到了數千年以來的頂峰。

眼前的帝王功業,誰人能及?!

隨後的一段時間,天下熙熙,皆為皇命奉詔而來,長安日益熱鬧。

百國來賀的盛況,初現端倪。

而在冠軍王府,傍晚,董仲舒,茹泊虎等人聚集過來。

“西族在我大漢安插有人手,包括我身邊也有人。之前我分不開身,把線索給了繡衣,摸檢視是誰藏在暗中,可有訊息?”霍去病問道。

茹泊虎說:“過來便是要說此事,你可知我都找出了誰?”

“都?看來找出來的人不少?”

Ps:求票,謝謝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