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位於長安以東六十餘里處,是秦嶺的支脈。

其山勢逶迤,樹木蔥蘢,遠望如一匹蒼黛色的駿馬,景色美如錦繡。

秦時以前,山上就建有供奉驪山老母的老母祠,又稱女媧宮,相傳女媧在這裡“煉石補天”,也是殷商封神故事的始發地。

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典故。

八千里秦川,山河壯麗,地蘊奇秀。華山,太白山等名山都在秦嶺當中。

靠近驪山後,霍去病放緩了速度,露出麾下兵馬的行跡。

最終他駐馬在一處孤崖上,下方黑氣昭昭,是一處山澗,視線難以穿透。

眾人簇擁在其周圍。

而大漢禁軍如潮水散開,湧入驪山各處,展開佈防封控。

漢高祖皇帝得天下後,便讓人駐守驪山北端的始皇陵,不允人擅自靠近。

再加上驪山烽火臺的存在,所以這裡原本也有駐軍。

且還有一支連大漢也預設其存在,以老秦人自居的守墓人。

據說這支守墓人數量不多,卻有著控制地脈的神秘手段,是秦人的一批方士後裔。

“驪山……”

陰陽家姜堰靠近驪山後,似乎有些不安。

以張湯的冷漠嚴肅,來到驪山後也變得神色凝重:“這驪山下方地脈之氣匯聚,稍有錯失,就可能誘發很大的變故。

縱橫道真能在這驪山蟄伏?”

“我掌握的訊息是縱橫道利用了一處上古部落時期,埋在驪山深處的陵寢,改造後藏身其中。若非驪山的特殊,他們在此隱藏過於出人意料,又怎能瞞得過我們。”霍去病道。

“你所說並不可信。”

一個帶著沙啞蒼老的聲音,隨風傳來。

不遠處,兩個人在禁軍陪同下靠近。

一個是驪山駐軍之首,守山校尉齊末,身形比常人壯碩些,下巴留有短髯。

另一人是個枯瘦如骷髏,面色慘白的老者。

那老者身著黑衣,步履無聲,像是在貼著地面飄動,公然駁斥霍去病的也是他。

他就是這裡的守陵人,名趙霽。

“這驪山有秦皇陵鎮壓氣數,生人擅入立即殞命,哪來的人能隱匿在這裡?”

趙霽走到近處,環視眾人道:“我等和大漢是有過約定的,不動皇陵,不開驪山地脈。你們帶重兵來此,是要毀約嗎?”

又道:“你們若非要在這驪山進駐大量兵馬,驚了皇陵兵俑,後果自負。”

霍去病沒搭理他,視線在觀察下方深不可測的山澗。

其內氣息陰幽,迷霧如一層黑色的水氣鋪開。

風吹來,霧氣律動,一看便知不是善地。

趙霽斜著慘白的眼睛,冷冷地打量霍去病:“觀伱帶兵之勢,是漢人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