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這是一比巨大的財富。

所以伊稚斜才急於讓攣鞮谷,封惕親自出馬,統兵護送,非常重視。

但就在這天夜晚。

攣鞮谷,酋塗王,封惕忽然聽到一聲巨響。

營地沙飛石走,像是突然遭到了一場風暴的衝擊!

營內響起遇襲的號角聲,召集各部迎戰。

漢軍來襲!

漢軍居然在這個時候來襲?

是霍去病的人馬?

酋塗王,攣鞮谷等人瞬間被寒意浸透全身!

怎麼會?

在西北打過匈奴後,霍去病一直都在關注雙方形勢。不論是白南妤看見他在地勢圖上,標註出再次奔襲匈奴王庭的路線,還是維娜傳遞的訊息,都可見霍去病的視線,一直在匈奴身上。

他從開戰之初的目標,就是徹底打垮西匈奴,不給其保留力量喘息的機會。

接皇帝命令,霍去病看似奉詔回長安。

伊稚斜得知漢軍撤出,立即蠢蠢欲動,想接收西匈奴剩餘的部落人口和財物,全力補充王庭。

霍去病遂在回長安的半路,抽調部眾,突然殺過來。

要知道這麼大規模的遷移,是不可能保持行蹤完全隱秘的,所以被早就在關注他們動向的霍去病找到,順理成章。

……

天魂部的兵馬想奇襲西域留守漢軍,由北往西南去,同樣在這天晚上,與一支漢軍狹路相逢。

阻擊他們的卻是被匈奴人在此戰當中,因霍去病鋒芒太盛,而有些忽略的衛青。

衛青的大戰略視角,半點不在霍去病之下,甚至在其之上。

所以天魂部的人馬奔襲,被衛青看穿,毫不稀奇。

其行徑路線無法準確判斷,但衛青帶兵從南往西北,正好能成為攔路虎。

他在周邊佈下暗哨,等這支想奔襲漢軍的天魂部人馬,已經好幾天了。

這是一場硬仗,也是甥舅二人的一次隔空配合。

兩人事前都沒溝透過,卻能彼此信任倚重,猜到對方必可看破匈奴人不甘落敗的心思。只有打完這一場,才能真正吃下西域。

西北形勢才會真正的相對穩定。

這是甥舅二人,遠隔千里的配合。

霍去病負責徹底扼殺西匈奴最後的一點希望,主動出擊!

衛青則負責截擊天魂部,防備其奔襲漢軍。

兩者協同,是為大漢雙璧。

Ps:要是沒有這最後一戰,少了衛青的作用,匈奴大將苣都的算計也不夠。有了這一戰,河西之戰才算圓滿,吞下西域會更合理。

看見有書友說打大薩滿那波寫的簡略,原因就是整個戰役過程的節奏。

之前打前軍後軍,寫了過程,大薩滿那一戰都被算準了,要是再詳寫,和後邊這一戰就沒法接了,會變成連篇戰爭,太漫長,看多了膩。現在則是中間有個緩衝調整,再打最後一戰。

想一下,這波打完,匈奴會被徹底掏空,半壁隕落,霍去病回長安是什麼盛況……

這段不算字數,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