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戰訊傳回匈奴大後方,大帳內,酋塗王和大單于伊稚斜手顫心抖,憤怒,不甘,情緒交織。

大軍壓境,準備充分的戰局,為什麼會落得連敗的結果。

霍去病居然正面先去衝擊前軍,而後合兵再潰後軍。

這和伊稚斜等人此前的判斷,出入極大。

“勝局還未定,霍去病追擊我麾下各部不放,距西域只會越來越遠。

我們還有一路人馬,必可大勝。”酋塗王喘息道。

他的眼睛滿是血絲,像輸急了的賭徒。

伊稚斜冷哼道:“只要第三路人馬順利,漢之前積累的優勢,會被我們再拿回來。”

他們現在寄予厚望的,也只剩最後一路兵馬!

……

大薩滿親自隨軍,早在多日前,就從匈奴大後方南下。

他們這支隊伍,以大薩滿恩敕,還有數位各部薩滿祭祀聯袂,遮蔽行軍氣機。

整個隊伍有半數天魂部眾,半數王帳精銳,合兵兩萬六千餘。

天魂精銳由苣都麾下大將封惕,和苣都的副將之一綦母樓蓋統率。

綦母樓蓋多年跟隨苣都,是苣都身畔,近乎隨侍的匈奴強者。

其天生異相,一頭紅褐長髮,身高體健,目若銅鈴。

隊伍裡還有王庭帳下,伊稚斜的親信攣鞮谷。

這幾人聯合出擊,兵強馬壯。

攣鞮氏在匈奴世代王族,大單于之位必出自其族內。

伊稚斜為此戰,亦是取出多年埋在草原下,以大草原氣運滋養的攣鞮氏傳承之物,也就是祖先的遺骨。

其中一塊古刃樣的器物,據說是當年薩滿之神傳下的東西,蘊含神秘力量。

他們的行軍過程,被大薩滿催發祖器護持,一路保持隱秘,卻是按霍去病當初殺入西匈奴的路線,也就是從焉支山和烏鞘嶺方向,逆向從北往南,進入西域長廊。

這條路線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而且,因為霍去病之前走過,反而成了燈下黑,相對來說,會出人意料。

從烏鞘嶺和焉支山北向往南,就是祁連山,靠近西羌。

兵馬沿漢往西域走廊南側的祁連山,再向西行進,便是他們的行軍方向。

山路難行,加上要注意避開漢軍哨探,保持足夠的隱秘性。

而匈奴各部,如今對霍去病的忌憚,與日俱增,所以他們走的非常謹慎。

行軍速度始終不快。

不過還是按時到達了既定位置。

這個‘按時’指的是和另一路匈奴大軍配合的時機。

也就是原準備殺入西域那一路的前軍,由拔列先帶領的人馬。

兩者本打算一明一暗,雙向發動,逆轉漢軍之前獲得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