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次公統兵趕來時,該部落正在與漢軍開戰,諾大的戰場上,兩軍糾纏,已到了白熱化階段。

霍去病讓邊軍傾巢而出,真正的戰略目標,就是休屠部。

休屠部的位置極具戰略意義,遏制著漢軍出西關往西域去的道路,且隨時能支援樓蘭,蒲類,藉以壓制西域諸國。

霍去病派出的各路兵馬,除了姚招和李敢部在攻西羌。

其餘逐部,真正的攻襲目標只有一個,此外都是假象。

就是集中力量,攻休屠部。

在吉戈率兵去攻西關的同時,漢軍也對休屠部展開反突襲。

休屠部除了派出一路部眾,在支援樓蘭作戰,中軍留守仍有近兩萬八千餘精銳,周邊還可快速聚集西匈奴的其他兵馬。

他們遭到漢軍突襲,雙方廝殺良久,仍未分出勝負。

但張次公率八千部眾,橫空殺入戰場,頓時成了雙方勝負的轉折點。

從這天開始,西關各地,殺戰四起。

邊關戰事的相關訊息,雪片般傳遞到各方。

一月末的長安,天氣寒冷。

“陛下,西關有急報!”

“念!”

書房裡,一身帝袍,頭戴冠冕的劉徹擱下御筆,目光蓄滿威嚴,看向接過急報,來到面前的內侍董旭。

“冠軍侯去西關後,接掌邊軍……三日前破匈奴來犯之敵……”

皇帝擺擺手:“空城計逼退匈奴人的訊息,朕這幾日已聽過數次,群臣,皇后和其他妃嬪,將其當成趣事,多有提及。直接說新訊息。”

“唯。”

董旭的視線,在奏報上掠了一遍:

“……張次公率部奔襲休屠部,於兩日前晨時啟戰,是役雙方投入可戰精銳俱過三萬眾。”

“至當日午時匈奴休屠部潰退,收縮兵勢,撤出了休屠澤。

我軍戰損為三千四百餘,匈奴當在我軍倍許以上。”

皇帝微微點頭。

雖然折損不小,但休屠部是西匈奴主力之一,能奪下休屠部,對後續奪西域有決定性作用。

邊軍初奪休屠部,後續必定還會有匈奴人的反撲,戰局會僵持一段時間。

董旭往戰報的最後一行看去,眼神微亮,連聲音也提高了兩個音區:

“昨日上午,霍侯親自統兵,從邊關前往休屠澤,恰是匈奴人想反擊重奪休屠澤,被霍侯迎面擊潰……獲勝後,霍侯率軍離開休屠澤,往南去,三個時辰後出現在西羌,破大集羌等數部。”

這條戰報的重點,不是霍去病打了勝仗。

他打勝仗不值得奇怪,而是他的奔襲速度,上午在休屠澤,下午破大集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