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各部交流,遂決定和漢使商談歸漢事宜,儘量爭取有利的條件。

歷史上,漢武帝劉徹滅衛滿朝鮮後,在東北一帶設立玄菟等四郡。

扶余歸玄菟郡管轄。

連扶余王用的王印,也由漢廷發放,權柄皆由漢授,沒半點自主權,老恥辱了。

不過要是按歷史的走向,那是數十年之後,接近武帝晚年才達成的成就。

霍去病將其提到了匈奴還相對強勢的現在,無疑更為困難。

當然,也爭取到了更多主動。

十二月末,扶余,烏桓初步平定,鮮卑行事混亂,肅慎則正派人去送訊息。

霍去病出兵東部草原的目標,已基本達成。

時間進入一月,霍去病啟程離開北關,動身回長安。

大漢內外,明暗各方對其凜冬出兵,不足旬月即連破東部草原數部,震驚不已,舉國熱議。

霍去病還在回長安的路上,長安已是提前進入了一種特殊的氛圍。

原因是冠軍侯統兵北出以後,扶余,烏桓各部氏族的首領相繼被俘,王帳被破的訊息,以每日一封急訊的方式,不斷傳回長安。

朝中之前不贊同開戰的文臣,連日盯著送來的戰訊,暗戳戳的希望能從中找到可供進言,支援自身論點的證據。

然而並沒有。

俘獲豐厚,戰損很少,這仗打的讓文官也在潛移默化中,開始欣然而喜。

戰損和收穫比例,確實如霍去病所說,有越打越富的趨勢。

到這天正午,長安未央宮以北,宮殿裡,太學之首董仲舒整了整衣冠。

有太學的學士見狀問道:“夫子要出門,可需準備車架?”

董仲舒搖搖頭:“不用,下午冠軍侯要回長安,我親自去城外迎接,白羽和司馬遷與我同行,會安排車架。”

太學的學士訝然道:“冠軍侯回來,夫子為何要親自出迎?”

董仲舒笑了笑:“此次出征,並邊疆入我漢土,連敗草原各部,在外族面前揚我大漢之威,當迎。”

太學的學士愈發驚訝:“夫子真是謙遜,以你的身份願出城迎接,吾等亦當同去才是。”

董仲舒:“也可,拓國之功,再是禮遇亦不過分。

朝中這幾日正在商討將扶余,烏桓等部人口內遷,在邊塞建城之事,你等可有建議?”

“內遷可打亂其原有人口分佈,卻是最好的辦法,但他們能同意?

此舉相當於徹底將扶余、烏桓等部族併入我大漢,將再無獨立的扶余,烏桓了。”太學的學士道。

“只要降了,遷不遷就由不得扶余,烏桓等部自己決定了。”董仲舒篤定道。

說到治理內政,挖坑讓人自己跳,儒家‘以理服人’的手段,確實能吊打蠻夷各部。

扶余和烏桓想與文臣們鬥,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董仲舒眼看時間差不多了,便離開太學,有部分太學學子也追隨其共同出城。

來到長安北門外,還有不少官員在等候。

比起往昔,這次卻是多數官員自發來迎。

劉清的車駕也在,還有宮裡的內侍,以董旭為首。

大概半個時辰後,遠處煙塵飛揚,馬蹄聲急,一行軍伍由遠及近。

眾人都知是霍去病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