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卷簡書,夫子目的【求票】(第3/3頁)
章節報錯
姚招和趙破奴欣然領命,結伴去了。
郎中令這個位置不好當啊·霍去病思慮道。
接下來要整治北軍,勢必要裁撤掉一些人,侵犯到固有的利益群體,得罪的人怕是不少。
他雖然不太在乎這些,但這活吃力不討好。
還是戰場殺敵痛快。
霍去病凝神片刻,遂取出漢匈兩地的疆域圖,低頭檢視。
很快就要奔襲匈奴,舅父衛青已在北關展開準備,朝中也在李蔡的配合下,有諸多安排。
此時禁軍來報:“董仲舒董夫子來訪。”
董仲舒昨日在校場分開時就說要來訪。
霍去病收好疆域圖,一襲青衫的董仲舒,便從門外進來,在殿內右側的位置入座,白皙的臉上眼神平靜,將一份竹簡遞給霍去病:
“霍侯看看,這是老夫擬定,將請入兵府的歷代兵家先賢。”
董仲舒最後擬定的名單,為什麼要拿來給我看?
憑他儒家之首的位置,根本沒這個必要。
霍去病念頭微動間,已大抵明白了董仲舒過來的目的。
他是在昨天見識了霍去病改良軍陣後,才說要來拜訪。
這意味著什麼?
改良軍陣的表現,讓董仲舒徹底意識到,霍去病在軍事上的才能,壓是壓不住的。
所以他過來,把兵府簡的兵家先賢名單給霍去病看,是在表達一種親善的態度。
意思是先和霍去病商議,才能決定請哪些兵家入兵府,這就是一種表態。
既然壓不住,董仲舒準備改變策略。
他來和霍去病通氣的另一個目的,就是代表儒家和兵家,尋求一種並存關係。
兵主外,儒主內,兵主戰,儒主政,儘量減少敵對內耗。
一旦兵、儒聯手,先削弱其他幾大家,至少將他們排斥在朝野主流外。
這很符合董仲舒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思路和給劉徹的建議。
“夫子可曾想過,各家協力,推動大漢往史無前例的盛世發展蛻變?”
董仲舒搖頭道:“霍侯所說固然是好,但不能實現的,就算可以,最多鼎盛一時,非長久之計。”
“這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都要有強弱主次之分,我若不排斥他人,如何保證別人也不來排擠我?”
“萬物有強弱,天地迴圈之理也,不可不察。”
我為儒家謀事,亦是為了大漢。我儒家者流若興盛,可利於漢民形成思想上的統力,往一處使,豈不同樣是為了奠定千古之根基的舉措嗎?“,”
董仲舒想為儒家謀事,奠定百家之首的位置,自有他的道理,現在想讓兵家也參與進去。
兵事本就是一個國家體系中最重要的支撐部分,法家掌刑責,儒家掌民智,共同維護一國之統治,是他追求的境界和目標。
董仲舒去後的下午,霍去病坐在窗畔,思緒起伏時,收到了茹泊虎的訊息。
曹狡去洛陽抓虞邀回來了,比預計的時間至少要晚了四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