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老臣也請領一路軍,從長安出,按霍侯所述奔潁川郡。”

李廣也想參與平叛,再次進言。

“朕以去病為主將,其他幾路也以他的要求為準。”

劉徹是懂軍事的,一軍無二將,霍去病是主將,其他幾路將領就要聽他調遣安排。

李廣轉而看向霍去病。

李廣這位老將軍,他愛迷路,不過不去草原和西域那就問題不大,且李廣雖然後世傳的有些過譽,實則也算本朝大將,前提是別讓他帶兵遠途奔襲。

霍去病腦內念頭閃爍。

大漢軍方也是有山頭派系的。

衛青其實代表的是軍方新興勢力,畢竟他自己也才三十多歲。

李廣則是老山頭,包括宗室一些宿老,也都更認同李廣。

從這方面考慮,霍去病也該帶上李廣一起玩,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阻力。

“就請李將軍領左路軍,出長安奔潁川,而後繼續往東,去淮陽。許你帶兵八千,四日內離開長安,糧草輜重不必多攜,若有缺失可在地方補充。李將軍有問題嗎?”霍去病道。

“沒有!”李廣大聲道。

“再傳張次公,許其從北軍抽調八千眾,出長安,與李廣將軍並行,到潁川郡轉而南下。”霍去病又道。

張次公也剛從北關回來不久。

他和劉陵私通,受了些牽連,正等候發落,自然沒資格來列席這種場合。

自有傳訊的令兵,去給張次公下達軍令。

待霍去病又傳下連串將令,安排妥當。

劉徹遂道:“各部配合出征,不得有誤。好了,你們都去吧。

去病,董夫子留下。”

李蔡等群臣走之前,不約而同的瞅了眼皇帝一左一右坐著的董仲舒和霍去病,兩人一文一武,一老一少。

其中那個年輕人,似乎連窗外陰霾的雨幕,也掩蓋不了其鋒芒。

好一個平淮策……李蔡收回目光,和群臣退去。

書房裡重新安靜下來。

劉徹看向董仲舒。

這位夫子取出一份竹簡,其上是他列出從春秋至今,有資格進入兵府的將帥名單。

劉徹接在手裡,看了看,瞅了眼霍去病。

“臣就不看了,等此番從淮南迴來再議此事。”霍去病道。

現在拿出來的將帥名單,還要經過上次說好的聯名共議,而後才輪到霍去病,衛青兩位當代兵家,並皇帝和董夫子等人,一起議定最後人選。

眼下只是初稿,看了也白看,沒有決定性作用。

“我有一事求問夫子。”霍去病道。

董仲舒挺了挺腰桿,對霍去病的問題頗為重視,擺出答疑解惑的態度:“霍侯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