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率軍奔襲我匈奴精銳,斬殺須卜暉的又是漢軍哪支隊伍,將領是誰?”

“還沒有新訊息傳來。”

“被對方擊潰的須卜暉麾下游騎送回來的訊息裡,只有對方將領的形貌,是個非常年輕的漢人將領,親自率隊衝陣,擊殺了須卜暉。”

“送回來的訊息裡,不止一次提到對手的速度快,攻勢迅猛,直到撕開須卜暉的隊伍,對方的衝擊戰陣仍保持完整,損傷很小。

領隊的漢人將領和骨都侯須卜暉,有過短暫交鋒,須卜暉被刺落馬下,身死。

訊息只有這些……”

負責彙報的是一個匈奴老者,多年侍奉在伊稚斜身邊:

“關於出使長安的呼衍曄大都尉為何被殺,訊息更少。昨夜發生的事,秘術傳訊,也只來得及送回一條訊息,只知使節團出了變故。

不清楚漢人為何突然動怒,殺了我匈奴使節,以往從未有過。”

“傳令下去,全力查清原因,此事決不能輕易罷休。

我匈奴大都尉死在長安,只有用漢人的血和命來償還!”

伊稚斜面色陰鷙:“通告各部,全力備戰!

既然計劃失敗,那就狠狠的教訓漢人,讓他們吃一次大敗,以振我匈奴聲威。”

又道:“先派出兩支萬人隊,沿漢人北線進行襲擾,不要有固定規律,所有可能攻擊的位置,都可以進攻,要讓漢人摸不準我們的方向,分散他們的防禦。”

老者躬身答應,正要去傳令,伊稚斜再道:

“另外,告知漢人,讓他們交出殺我使團的兇手,否則我匈奴將盡起雄兵攻漢。”

伊稚斜並不是真的以為這種威脅能讓漢人交出兇手,而是一種戰術,製造壓力。

憑他對漢人的瞭解,漢人內部也有不同派系,內鬥消耗。

他們只要放出訊息,再配合兩國開戰的外部壓力,那個殺了匈奴使團的人,很可能會受到朝內派系的攻堅。

對匈奴來說,調查其身份,將他找出來就會很容易。

且大漢朝野紛爭,也是匈奴樂於看到的結果。

匈奴使團被殺,伊稚斜立即佈置了凌厲的反擊。

不及之後,匈奴王庭內,便吹響了古老的戰爭號角。

這聲音傳徹草原,讓匈奴王庭座下,以百計的遊牧部族準備作戰!

只不過春時和漢人交鋒,不輪勝負,都註定要影響夏季牧收,對匈奴來說,已經形成了莫大的損失。

與此同時,同樣是在長安千里外,一座大城當中,府邸宏闊。

那個身穿華服的老者面容謙和,嘴角帶著明顯的笑意。

上次與他交談的中年人恭恭敬敬道:“君上,長安經過昨晚的動盪,匈奴和我漢人間即將有一場大戰,天下也會為之動盪!”

老者微微頷首,撫須道:“霍去病破了匈奴的謀劃,果是大將之才,可惜了……匈奴人沒能殺得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