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百家修兵(第3/3頁)
章節報錯
更甚者還會以修行化氣,較量高下。
儒家想壓倒兵家,主掌廟堂,對兵家也是多有研究,若論紙面上的推演兵策,和真正的兵家較量亦是絲毫不輸,所以每有聚集,雙方爭執再平常不過。
儒家個個如鬥雞,誇誇其談,詞鋒犀利,以壓制兵家為樂事。
“對面那個為首的青年,你猜是誰?”
劉相興致勃勃的問。
話罷看霍去病連抬頭看一眼的興趣都沒有,自己咕噥道:“從小你就這樣,能不能給點回應?
對面那青年極有來歷,你莫要小瞧了他。”
見霍去病依然無動於衷,跟沒聽見似的。
劉相一副被打敗了的模樣,自己往下接:“那人是董仲舒董老夫子的弟子。”
霍去病哦了一聲就沒了其他反應。
董仲舒確實是個很了不得的人,儒家大成的代表。
霍去病五六歲的時候,劉徹曾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結合,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理論,建立了以儒學為核心的新體系,深得劉徹讚賞。
不僅劉徹深受其影響,後世儒家成為華夏社會的正統思想,影響長達兩千多年,和董仲舒有直接關係。
按儒家的修行品級,能稱夫子者歷代都不多見,已是近乎半聖,登上神壇的人物。
後世影響越大,儒家越深入人心,他的地位也將越高。
“大一統”學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主張,也都是他提出來的。
董仲舒即便後來辭任回家,劉徹有大事,也經常會想起這位飽學之士,派人去求問國策,可見其地位。
此時張霄遠正附耳在董仲舒的弟子身畔嘀咕。
那青年隔空看向霍去病,片刻後和張霄遠碰了下眼神,微微頷首。
張霄遠整了整衣冠,朗聲道:“霍侍中,久聞你精通兵法,你沒來時,我等曾談議兵策……”
他話音未落,門外又有一行人走進來,卻是淮南王長子劉遷,身畔是其妹妹劉陵。
還有四五個隨員。
劉遷過來,效果比霍去病還轟動,畢竟是劉氏宗親,且是世子,將來要繼承王位的人。
張騫開宴,之所以這麼多人願意來。
一個主因是漢和匈奴博弈,西域是重中之重,所以對西域最瞭解的張騫也跟著變得炙手可熱。
劉遷的席位,正好在霍去病的上首。
他路過霍去病所在矮席時,駐足看了一眼,嘴角微挑:“霍侍中!”
Ps:求追讀求票,拜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