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迎頭棒喝(第1/2頁)
章節報錯
文嫻伏在妝臺上低聲抽泣,只覺得委屈無比。她與族中諸位嬸孃小姑們相見那日,她們明明還對她那般親切客氣,怎的才過了兩天,事情就完全變了呢?她既不曾對她們失禮,也不曾做過什麼錯事,為何她們要如此抵毀她?
房裡沒有別人,只剩下一個侍琴在旁安撫:“奶奶何必跟那些沒見識的村婦一般見識?她們見過什麼世面?知道什麼叫大家風範?我呸若不是老太爺做了大官,這恆安柳氏也不過是尋常人家罷了,如何能與我們平陽顧氏相比?奶奶只看他們族裡這些太太們的出身家世,就知道她們的眼光高不到哪裡去了。不過是一群沒見識的蠢婦,成天只知道打聽些東家長、西家短的流言蜚語,奶奶若跟她們同流合汙,成什麼人了?奶奶您可是正經名門望族出身的大家閨秀根本就沒必要理會這些閒言碎語”
文嫻聽了,心下一想,這幾位嬸孃的家世確實比不得婆婆和自己,不過是尋常人家的女兒罷了,強一些的,家裡是小官小吏,或是秀才舉人,差一些的,也不過是家裡有些薄田,有一位甚至還是商家女也難怪她們的才學見識遠遜於她了。
這麼想著,文嫻覺得心裡好受多了,抽泣著抬起頭來,斥責侍琴:“你這丫頭,說的什麼胡話?嬸孃們的出身再不好,也不是你能說的,還不快住了嘴?叫人聽見傳出去,她們越發要編排我了”
侍琴忙賠笑道:“是是,奴婢遵命。奴婢平日一向說話小心的,今日是實在氣不過了,才為奶奶打抱不平,忍不住多說幾句,不會傳出去的。”
文嫻嗔她一眼,拿帕子擦乾了臉上的淚痕,落寞地道:“就算知道她們沒什麼見識,我不該與她們計較,可聽了這些傳言,我心裡還是覺得難受。就怕外人不知道,聽信了她們的話,只當我是那等不恭不敬、狂妄無禮的人了,那我在恆安還怎麼過日子呀?”她現在是越來越懷念平陽了,她在老家平陽的名聲可是非常好的,任誰都要誇她賢良淑德、優雅嫻靜。
侍琴小心地打量了她幾眼,眼珠子一轉,便道:“依奴婢說,這種事實在是沒道理那日奶奶去會親時,明明幾位太太都是笑臉以對的,這兩日忽然變了口風,肯定有問題想來這其間的變故,也不過就是九姑奶奶回來這一件事,難道是她做的?”
文嫻一愣,想了想,搖搖頭:“這倒不至於。九妹妹的性子我是知道的,忽然得了勢,有可能會向孃家人炫耀炫耀,但還不至於故意敗壞我的名聲。我也是顧家女兒,她壞了我的名聲,又能有什麼好處?”說到這裡,她有幾分茫然若失:“從前我還疑心他們夫妻有意奪走宗子之位,但我們回來時,他們都拜完祠堂、上完族譜了,一個字也沒提過宗子的事,可見是真沒這個意思。那九妹妹也沒必要壞我的名聲了。”
她沉默片刻,嘆了口氣,對侍琴道:“你也別胡亂猜疑了,我暈船的事,除了你,就只有她一個還記得,還知道要問候我。就衝她這份心,哪怕她與我有些口角,也不過是小節。她並不是壞人,我們就不要與她計較了。”
侍琴訕訕地應了,眼珠子又轉了轉,賠笑道:“奴婢其實也不覺得九姑奶奶是有意為之,只不過……族裡幾位太太也有可能是因為她,才會覺得奶奶不好。奴婢打聽過了,九姑奶奶初見眾位長輩時,還有幾位太太對她不大喜歡呢,但她後來一出手就是金首飾,還送了不少好料子,那幾位太太就不再給她臉色瞧了,還誇她恭敬知禮、待人和氣,聽到別人說她的不是,還替她說好話呢依奴婢看哪,什麼和氣不和氣,都是假的不就是因為九姑奶奶送了厚禮麼?奶奶見長輩時,只按規矩送了幾匹尺頭,若在往日,自然是無妨的,但跟九姑奶奶的禮一比較,就稍遜一等了。那幾位太太嘴上不說,心裡說不定正抱怨奶奶小氣呢”
文嫻吃了一驚:“真的?九妹妹真這麼做了?”
侍琴連忙點頭:“千真萬確奴婢問了好些人了。昨兒在太太那裡見到四太太時,她頭上不是插著一對金花簪麼?那就是九姑奶奶送的族裡每位太太都有,各人的款兒都不一樣,掐絲的簪子,手工很好,但一對加起來也不過費了八錢黃金罷了,不值什麼。也就是沒見識過真正好東西的鄉下人,才會拿它當成寶貝”
文嫻瞥她一眼:“你又說這些話了,仔細別人聽見”細心一想,昨日確實是看到柳四太太頭上戴了這麼一對簪子,她當時還在想,幾個月前就不再時興的花樣,恆安人怎的到現在還在戴?京城裡時興的首飾花樣早就換過兩輪了。不過柳四太太進京操辦她和東寧的婚事時,確實正在流行這種樣式的金簪,大概是她誤導了其他幾位嬸孃,讓她們以為那是時下花樣最新的首飾吧?想來九妹妹文怡一向在這種事上不大用心,不清楚也是有的,她若不是在前兩三個月裡常常代表學士府出門參加各種飲宴聚會,也不會在這種事上留心。
於是她便道:“嬸孃們大都上了年紀,用不著戴什麼新花樣的首飾,既然她們喜歡這些,我不是還帶了許多玉花簪回來?給族裡的幾位姑娘各送一件去就是了。”
侍琴忙道:“族裡的姑娘們大都還小呢,說的話也不頂事,九姑奶奶也不過是隻送了其中兩位年紀最大的,奶奶送她們東西,根本就是白費勁兒依奴婢說,真要送,還是要送給幾位太太,而且還要大方些,送點真正的好東西給她們瞧,咱們奶奶可不是小氣的人,只不過是她們沒見識罷了”
文嫻想了想,有些遲疑地點了頭。
於是第二日,侍琴便奉了文嫻之命,奔走在柳街之中,給幾位柳太太重新送禮去了。送的是她特地幫文嫻挑的,一兩重的赤金簪子,上頭鑲著貴重的碧玉如意,成雙成對,寓意也吉祥,同時送去的還有幾幅好料子,一對玉佩,十足重禮。除此之外,兩位年紀大些的柳小姐,還各得了一支玉花釵,用白玉磨成薄片,組成了牡丹與蓮花的形狀,花蕊是珊瑚珠子,綠葉是碧玉鑿成,綴著水晶珠子串成的流蘇,晶瑩通透,在陽光下閃得人眼花。正是京城眼下初冬最時興的款式,跟雪景十分相襯,也是文嫻的心愛之物,為了大局方才忍痛割讓的,結果兩位柳小姐一看就喜歡上了。
但柳小姐們喜歡,並不代表柳太太們對文嫻的觀感就有了好轉。柳四太太率先對妯娌們嘲弄道:“沉甸甸的,生怕別人不知道她有錢似的,這是打發叫花子呢?把我們當成什麼了?”
柳三太太今天也來了,嘴角帶著諷意:“那送東西來的丫頭還生怕我們不知道似的,特地說明這東西費了多少金子,那玉又有多貴重,還拿行哥兒媳婦送的對簪來說事兒。這是聽說了我們私下議論她們妯娌倆的話了吧?難道我們誇獎行哥兒媳婦,是為著她送了我們八錢重的金簪子?不過是為著她的恭順知禮、行事平和我們家裡雖比不得長房有錢,也不差這一兩幾錢的金子”
另一位柳太太嘆道:“前兒她送了我綠色料子,今日的料子多了一倍,卻還是綠色的用心打聽一下,真有這麼難嗎?”
“我看啊,她這是聽到咱們的議論,心裡急了,想拿錢收買咱們呢真是笑話,咱們柳家可是名門大戶,我們妯娌幾個雖然沒有誥命,卻也是體面人,哪裡會為了這點錢就不顧臉面了?”
柳三太太一聲冷笑:“她想要咱們說她的好話?先學學什麼才是晚輩的禮數吧”
這番議論又再次傳入了文嫻耳朵裡,她再次伏案痛哭:“我哪裡有那個意思?嬸孃們為何一再誤會我?”
侍琴有些心虛,忙安撫她道:“奶奶別傷心了,其實她們心裡早就改了主意,只不過是拉不下臉罷了。她們若不是好財的,為何會改變對九姑奶奶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