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太子苦心(第2/2頁)
章節報錯
柳東行仍不敢大意,只是垂頭恭謹地道:“殿下此言折煞末將了。”
“我可不是在哄你。”太子睜大了眼睛,“要知道,如今軍中人材輩出,單是這一次北疆大戰,就出了不少青年才俊。但即使是才俊,也是各有長短的。我朝不缺勇士,將才卻不多,尤其是能獨擋一面的將才,還得是能對付蠻族的人。你在別的地方可能比不得傅仲寅,卻有一樣比他強的——你熟悉北疆,熟悉蠻族,戰略上別出心裁,戰法多變,如天馬行空,卻又行事謹慎,不會因疏忽而叫敵軍鑽了空子,因此你對戰蠻族時,常常會有出人意表之舉,蠻族不清楚你的做法,吃了不少虧。相比之下,傅仲寅兵法學自幾位大將軍,雖然對蠻族的將領與戰法熟悉,但蠻族同樣也熟悉他的性情與戰法。往日倒還罷了,一旦蠻族出了一個象你這般戰法不拘俗套的大將,北疆便危險了。”
柳東行恍然大悟,只是還有些不敢確信:“殿下抬舉末將了,同袍之中,青年才俊者眾,當中也有不少人在兵法上極為出色的。”他還有一點沒說出來,那就是傅仲寅算是滬國公一系的人物,若太子當真忌憚公府,那自然會說自己比傅仲寅強。
太子微微一笑:“我可不是故意抬舉你,只是實話實說罷了。論打仗,我不如你們這些武將,但我卻懂得一個道理:兩方交戰,若是一方死守固定套路,不肯求變,便是兵力再強,也遲早會輸得一敗塗地的。戰場上比的,可不就是戰術麼?”
柳東行卻覺得戰場上要比的不僅僅是戰術,軍士的實力與兵器戰馬等也非常重要,但太子這句話也不算錯,因此他沒有反駁,只是說:“殿下不必擔心,北疆穩固。”頓了頓,“我朝諸位將士為了保衛國土,也會不惜性命的。”
“我當然知道你們都是忠心耿耿的。”太子笑道,“我擔心的是戰術,不是你們的忠心。”接著彷彿無意中提起:“我朝大將雖多,但論威望,論資歷,無人可及先滬國公,他老人家雖過世了,卻為朝廷留下了一大批能幹的將領,個個都是忠心耿耿,無論是駐守邊疆,還是鎮撫地方,都不在話下。如說滬國公因舊傷久病在家,阮二將軍卻是個難得的將才,接連立下汗馬功勞,滬國公府威名不遜往日,反而日益輝煌了,軍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人不敬。更難得的是,國公府不但不因此而驕奢忘形,反而時時約束自身,不忘職責,不干涉朝政,又為朝廷培養了無數青年才俊,使得我朝大軍後繼有人。如此大功,無論是父皇,還是我,都不會忘記的。”
柳東行聽罷,心下不由得微微一寒,卻不敢多說什麼,頭更低了幾分。
太子彷彿沒察覺到他的異狀,仍繼續道:“只是有一點……我雖感念國公府的忠誠,卻擔心軍中諸將皆出自公府,兵法也都受阮二將軍等大將影響甚深,久而久之……會不會反而受到了約束?這恐怕是兵家大忌吧?”
柳東行猛地抬頭:“殿下此言何義?無論是國公府,還是軍中諸位同袍,對朝廷皆是忠心耿耿的,殿下萬不可多心”
太子笑了,擺擺手:“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因為將軍們都是從滬國公那裡學會的兵法,年青小將們又都從將軍們處得到教導,久而久之,對蠻族的想法就會形成套路。就象我先前說的那樣,對戰的時間長了,我們熟悉蠻族,蠻族也同樣會熟悉我們,萬一蠻族有人利用這個設下圈套,我們的將士豈不是要吃大虧了麼?比如這一回大戰中,敵軍主帥是蠻族國舅庫狄休那哥,這人跟我朝也算是對戰幾十年了,彼此都清楚對方的路數。他這人最喜歡強攻,而且因為長子就死在北望城下,故而對北望城執念甚深,只要是他領兵來犯,就會一味強攻北望城,是不是?”
柳東行點點頭,不由得讚歎:“沒想到太子對敵軍的情形也這麼清楚。”這位太子殿下,可是個出了名的文人儲君呢。
太子眼中閃過一絲喜意,他可是下過苦功的,別說是敵軍主帥,連蠻族大軍有幾部,哪一部是什麼兵種,有什麼長處,有什麼短處,各部領軍是何人,什麼家世,什麼性情,誰與誰交好,誰與誰不和,還有軍糧是什麼,軍車有幾輛,兵器有哪些,等等,都背得滾瓜爛熟。這不過是基礎罷了,若連這些都弄不清楚,他還有什麼資格去料理國事?總不能遇到戰事時,再臨急抱佛腳吧?
他清了清嗓子,繼續道:“就因為這樣,因此朝廷增兵北疆時,就只是派駐重兵鎮守北望城,對別處反而沒有多加註意。卻不料這一回,蠻族派了那個叫什麼納蘭璜的王族敵將充當庫狄休那哥的副手,還令數名王族子弟隨戰,這幾人都應該是頭一回跟我軍打交道吧?於是那什麼奇襲、斷後、包抄、埋伏等種種詭計都來了,讓阮將軍他們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若不是上官將軍行事謹慎,又有你和傅仲寅等後起之秀抵擋,只怕戰局未必能如我們的意。”
柳東行心中暗歎,太子所言確是實情,剛抵達北望城時,敵軍的突襲就大出他們意料,再往後,更是種種手段層出不窮,若不是敵軍主帥仍舊是那個人,正經對戰時也依舊是老套路,阮二將軍與上官將軍還沒那麼快定下神來呢。那個叫納蘭璜的,確實詭計多端,叫人防不勝防,不過,終究只是小道,連他柳東行都能對付,更別說其他人了,不值一提。
然而太子卻不認為這種事不值一提:“這不過是個例子罷了,誰能擔保蠻族不會再出幾個詭計多端更甚於納蘭璜的將領呢?相比之下,我朝將士只能死守北望城,實在是防不勝防。倒不如主動求變,也叫敵軍吃點苦頭,把他們的膽氣給打滅了才好,省得一年兩次,騷擾不休。”
他低下頭,誠懇地對柳東行道:“蠻族經此一役,估計有幾年都回緩不過來,正好可容我朝稍加喘息,把國內的瑣事給料理了。柳卿,我對你十分看好,希望你能在這幾年之內歷練出來,等蠻族捲土重來時,我可是要以重任相托的”
柳東行猶豫了一下,忍不住問:“殿下如此說,不知屆時……小阮將軍又當如何?”
太子似乎不太明白:“阮二將軍能如何?自然是要繼續為朝廷出力的。”頓了頓,笑了,“柳卿是不是誤會什麼了?我不過是要尋找軍中新秀,可沒說要你們取老將而代之啊,你們還沒那資歷呢”
柳東行老臉一紅,輕咳兩聲,再次拜倒:“末將必不負殿下信任”心下卻在暗想:莫非他真的誤會太子了?
太子笑得親切:“好了,不必多禮,快起來吧。”心裡卻又是另一個想法:新老交替,理所當然,若能和平過渡,自然再好不過了,只是……外戚權勢過重,可不是好事……。.。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