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錦南密信(第1/2頁)
章節報錯
那日羅明敏過來,帶來了柳東行在邊疆打了勝仗的好訊息,今日過來,不知道還有什麼喜訊。文怡立時便站起身來,忽又記起蔣瑤還在,便有些遲疑。
蔣瑤素來極有眼色,雖然心裡有事,但還是發現了文怡的異狀,忙道:“既是有外客,你先去招呼吧,不必……”忽然住了嘴,想起這“羅二爺”是誰,臉不由得微微一紅。
文怡卻是左右為難,若蔣瑤只是單純過來串串門子就算了,但她是有正事在身的,而且聽她方才的話頭,顯然不是小事。猶豫了一下,文怡下了決定,對蓮心說:“去叫舒平出面招呼,替我向羅二爺賠個不是,我一會兒就去。”
蓮心頓了一頓,方才曲膝應聲退下。文怡回過頭來,對蔣瑤道:“那是我家相公的好友,你也見過的,就是迎親時的那一位,你那天不是說,從城外莊子回來的時候,路遇險情,還是他出手相救的麼?”
蔣瑤面色微紅地點點頭:“是那一位啊?我……回頭可得再向他道聲謝才是。”抬眼與文怡一對視,見她目光中隱隱有幾分瞭解,臉色更紅了,忙深呼吸幾下,將注意力拉回到正題上來:“方才我說的鄭王,就是今上那一位皇子,早年在京裡也頗為風光,還曾一度有傳言說是太子的不二人選,只是後來早早就成親封王,又被封了藩地,便受命就藩去了。原本每年過年或是萬壽節千秋節時,他還會回京走走,每次都能引得京城上下注目,也有不少朝臣對他頗為推崇,立儲一說就從沒斷過,但自從今上冊立三皇子為太子後,便再無人提起這件事了。”
文怡對京城裡的事不太瞭解,只知道這位鄭王是個心頭高的,既然曾經是儲君人選,又是兄長,想必對三皇子成為太子一事頗為不甘,那日後起兵造反也就不稀奇了。聽到這裡,文怡對蔣瑤的來意已經猜到了幾分,便壓低聲音問她:“可是這位殿下在藩地裡有什麼異狀,叫令尊發現了?”
蔣瑤眼中閃過一絲詫異,湊近了小聲道:“你猜到了?其實不僅僅是在藩地青州,家父懷疑他把手伸到錦南去了”
文怡吃了一驚:“錦南?怎麼會呢?”要知道蔣瑤之父後來可是在鄭王謀逆一事上立下大功的啊
蔣瑤從袖中掏出一封信來,遞給了她:“這是家父在任上送回來的家書,但並不是讓家人送的,而是託給了一位行商。原本派來的是個家生子,不料才出錦南州,就被人截住了,那家僕怕自己沒法將信送出去,便尋了一個相熟的行商,花了銀子,才託他將信順利帶了回來。至於那家僕下落如何,我也不知情。”
文怡忙接過那信,遲疑了一下,再看向蔣瑤。蔣瑤道:“你儘可以看,這雖然是家書,但內容卻不是,原是家父向我通風報信才寫的。”
文怡聞言便展開信件看了,但卻看不出有什麼問題。信中的內容字字句句都表達了一個父親對獨生女兒的寵愛與關懷,既有問候身體,也問及別後的經歷,甚至連女兒身邊的丫頭婆子服侍得周不周到,都細細地問了。文怡看了又看,就是看不出信中哪裡透露了鄭王的逆舉。
蔣瑤道:“這信裡的玄機外人是看不出來的,原是我小時候,因家母早逝,家父亡於公務,我每日獨自在家,甚是無聊,那時候又不懂事,常常搗蛋闖禍,惹得家父擔心。家父便想了個法子,與我做遊戲,就是寫一張紙條,將他要我做的事隱藏起來,若是我能猜到,照著做了,他到了休沐時便陪我玩一日,又或是答應我一個條件。這遊戲說來也簡單,開始不過是藏頭詩,後來玩得多了,就變成了拆字格,要將前後兩個字的一半重新合成一個字,就得了他要我看的那個字,再往後就越發難了,有時候家父便會把要說的話拆開來,每字之間又插入幾個字,重新組成一句新的句子,最難的時候,甚至要倒過來解。我每日都要費盡心思去解父親留下來的謎題,等到解開了,父親也就從衙門回來了,時間一點都不難過,直到我滿了十歲,可以出門拜訪,結交朋友了,方才不再玩下去……”
文怡聽得感嘆不已,萬萬想不到,那位蔣舅老爺居然是個如此有意思的人,願意跟小女兒玩遊戲。
蔣瑤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幾年沒玩,我剛接到信時,也沒認出來,是看到家父在信裡叫我的大丫頭名字,明明是含笑,他卻叫成了青柳,家中針線最好的丫頭明明是秋葙,他卻叫成了錦繡。我家哪裡有叫這兩個名字的人?而且我也不愛吃密制果脯,書房院子裡頭並無更漏。種種異狀,委實古怪。我仔細推敲信中字句,這才發現了信裡的玄機。”
文怡低頭重新再去看那封信,照著蔣瑤說的方法,果真看出點門道來。
那封信的第一張信紙上,從最後一個字開始,倒過來數,每隔十個字,便能抽出一個字來,連起來看,就是:“鄭王有變,青州官軍受制,錦南亦然,速設法密報於上,勿走漏風聲。”
這麼說,鄭王果然要反了?不但控制了青州境內的朝廷官員,連錦南州也沒逃過去。蔣知州不過才上任大半年,想要傳家信回京,還要用這樣秘密的方法掩飾,卻也無法逃過被人攔截的命運,這樣下去,那蔣知州的安危……
文怡雖然明知他在鄭王被鎮壓後,仍舊活得好好的,卻也免不了擔心,畢竟她重生以後,世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她忙問蔣瑤:“你是幾時收到這封家書的?那回你跟我提議,要辦一次茶會招待李家、阮家、龍家和查家的小姐們,可是為了這件事?你為什麼不跟大伯父大伯母說?”蔣瑤在京裡能有什麼人脈?想要將此等大事密告於上,就只能從那幾位貴女處著手了,只是顧大老爺也是朝廷命官,未必幫不上忙。
蔣瑤苦笑一聲,抽出了第二張信紙,攤給她看:“你仔細瞧瞧這一張裡的內容,從第二行字開始看起。”
文怡接過來看了,從第二行字的頭一個字開始順著往下數,每隔十個字抽一個字出來,只組成了半句話,便忍不住膽戰心驚。這半句話,便是“東平來人密會鄭王”。莫非連東平王府也被捲進這樁大案裡去了?